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推動慢性病防控關口前移,由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與人民網·人民健康共同發起的“2025慢病防控優質科普傳播推廣行動”于6月21日在北京正式啟動。江蘇省健康產業研究會副會長、科普中國專家、江蘇省腫瘤醫院放療科季明華教授受聘成為“人民好醫生·慢病防控優質科普專項”簽約作者,將共同聚焦腫瘤防治科普,助力公眾科學認知慢病管理。
在啟動儀式上,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嚴俊、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人民網健康董事長萬世成等多位領導發表了講話,慢性病是我們今后將要長期面對的公共衛生挑戰,仍需多方合力,呼吁各界專家積極參加到慢病防控知識的實踐中來。在科普圓桌對話環節,季明華教授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6年就將癌癥定義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根據國際權威數據,大概1/3的腫瘤可通過健康生活方式預防,1/3可通過規范化治療實現臨床治愈,剩余1/3也能通過多學科綜合治療延長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質量。以放療為例,這一“隱形的刀”技術已成為70%以上腫瘤患者治療全程的關鍵環節,在約55%可治愈腫瘤中貢獻率達22%。
腫瘤防治新定位:從“談癌色變”到“慢病管理”。作為江蘇省腫瘤醫院放療科專家,季明華教授分享了臨床實踐中的典型案例:一位乳腺癌患者因晚期潰爛性大腫塊伴感染惡臭就診,通過多學科團隊制定的“化療+精準放療”方案,不僅實現局部腫瘤的控制,更在治療后恢復了正常生活,成為廣場舞愛好者。“放療不僅是晚期患者的姑息手段,更是早期腫瘤的根治選擇。”季教授強調,早期鼻咽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腫瘤通過放療可達到與手術相當的療效,同時保留了器官的功能。
“科普不是單向灌輸,而是雙向對話。”季教授強調,未來將通過“線上問診+線下義診”模式,精準對接公眾需求。例如,近期在連云港和鹽城兩地的學術研討會期間,他帶領團隊通過科普講座和現場義診,幫助近千名群眾建立科學防癌觀念。
此次“2025慢病防控優質科普傳播推廣行動”將持續至2026年6月,期間季明華教授將通過人民網·人民健康平臺發布系列科普作品,涵蓋腫瘤預防、腫瘤治療、腫瘤康復等領域。“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傳遞知識,更要讓科學之光照亮健康之路。”季明華教授表示,希望通過一年的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到“腫瘤可防、可治、可控”,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