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5 日,英國約克郡一所擁有百余年歷史的著名私立女子中學——Queen Margaret's School for Girls(瑪格麗特女校)將在夏末學期結束后正式關閉。
圖源:瑪格麗特女校官網
這所培養出無數政商名流、藝術家和奧林匹克選手的精英名校,竟在 2025 年夏天“悄然謝幕”,引發了英國教育界乃至中國留學家庭的廣泛關注。
瑪格麗特女校創辦于 1901 年,坐落在風景如畫的約克郡,占地 75 英畝,是英格蘭北部唯一一所全寄宿制女子中學,培養過肯特公爵夫人、賭王千金何超盈等名人。
圖源:School Management Plus
但這樣一所聲譽斐然的名校,也沒能逃過現實的鐵拳。
學校在公告中坦言,造成關閉的原因包括:
工黨擬對私校征收 20% 增值稅(VAT);
教師國民保險和養老金繳納比例上調;
慈善機構商業稅率優惠取消;
校產維護和運營成本持續上升;
新生人數大幅下滑,低于學校維持運營的基本線。
過去 18 個月,學校也曾努力自救:更換管理層、加強市場營銷、嘗試合并或出售學校,但最終仍未能擺脫財政黑洞。
在英國教育版圖上,這所學校曾是繞不過去的名字。校友、教師和家長用四個字形容心情:“痛心疾首”。
圖源:Yorkmix
但它的倒下只是開始,還是一個更大動蕩的信號?
一、倒下的不是孤例,而是趨勢?
這是近年來英國私校關閉潮的最新案例,卻遠非唯一一例。
過去兩年間,英國已有多所歷史悠久的私校相繼宣布關閉:Fyling Hall School(北約克郡) 、The Pointer School(倫敦布萊克希斯)、Rookwood School(漢普郡)、Abbots Bromley School(斯塔福德郡)等紛紛中槍,甚至一些有百年歷史的知名學校也未能幸免。
尤其是 2025 年 1 月起正式實施的私校學費增值稅新政,成為壓垮不少中小型私校的“最后一根稻草”。
圖源:英國政府官網
數據顯示,雖然英國私校總數仍保持一定規模,但過去一年整體學生人數減少了近 1.1 萬名,是近十年來最大幅度的下滑。特別是在英格蘭北部、中部和鄉村地區,那些依賴本土中產家庭和特定國際市場的中小私校,首當其沖遭遇危機。
學生人數低于盈虧平衡點、無法持續投入教學設施、獎學金和學費減免比例過高以吸引生源,這些都在削弱私校的經營韌性。
這讓家長們不得不問一句:英國私校,還值得送孩子去嗎?
圖源:Bing
二、英國私校還值得去嗎?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關閉的學校普遍具有幾個共性:
1.規模較小,缺乏財力支撐;
2.地理位置偏遠,難以吸引更多本地和國際生;
3.女校比例偏高,在混校趨勢下招生愈發艱難;
4.課程階段集中在小學或預備階段,更受招生壓力影響。
然而,寒潮之下,也并非所有英國私校都在走下坡路。
一方面,一批名校通過戰略合并、集團化運營實現資源整合,正在加速洗牌 。
拉德利公學成立“Radley Schools Group”,聯合多所預備校;
舒茲伯利公學與 Terra Nova School 合并,資源共享;
藍星學院擴展其預備校網絡;
RGS Reigate Grammar 將 Box Hill School 納入旗下。
這意味著抱團取暖、走集團化路線,成為強校的典型選擇。
另一方面,財力雄厚、聲譽卓著的頂尖私校正憑借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在動蕩中脫穎而出。
以哈羅公學、伊頓公學、威斯敏斯特學校為代表的老牌私校,不僅學術水平穩居英國前列,牛劍錄取率遠高于平均水平,更在疫情和政策沖擊中保持穩定招生。這些學校還大舉擴張海外分校、優化課程設置,為未來鋪設更廣的發展路徑。
圖源:伊頓公學官網
此外,令人意外的是,在整體趨冷的私校市場中,中國家庭展現出了超強的韌性。
2025 年 ISC 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學生在英國私校中的人數達到 10,959 人,創下歷史新高,連續十年成為最大國際生源地。此外,中國香港地區學生也達 7,226 人,位居第二。
圖源:ISC
這表明,盡管英國私校正在經歷深刻變革,但在中國家長眼中,它依然是低齡留學的“優選項”。尤其是在內地教育內卷化、國際化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家庭決策的背景下,英國私校憑借其在全人教育、學術與個性發展平衡方面的優勢,持續獲得中國家庭青睞。
更讓人意外的是:不少英國名校還受到美國富裕家庭的青睞,Benenden、Westminster 等老牌私校,已成為紐約家長關注的“新寵”。
三、如何判斷學校穩不穩?
面對這樣一個快速重構的市場,中國家長在擇校時更需練就火眼金睛。
館長建議可以從以下 3 個維度做學校“體檢”:
1.財務健康度
判斷一所私校的財政狀況,最直觀的方式之一就是觀察學生人數的變化趨勢。如果近幾年在校生數量持續減少,尤其是核心學段(如 GCSE 階段或 A-Level 階段)人數縮水嚴重,很可能意味著學校正遭遇招生困境,經營壓力加大。
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是教職工的流動率。頻繁更換校長或核心教師團隊,往往不只是人事變動那么簡單,而可能隱藏著管理層不穩定、校內信任度下降等問題。
此外,是否在近年持續進行教學設施的翻新或擴建,也是一所學校財政是否健康的重要信號。那些長期沒有硬件投入、連最基礎的宿舍或實驗室都不更新的學校,多半是在為維持運營“勒緊褲腰帶”。
獎學金和助學金的發放情況也值得留意。有些學校雖然看似慷慨提供大比例獎助學金,但如果比重過高,反而可能反映出學校為了吸引生源而自掏腰包貼錢招生,在市場激烈競爭下財務早已吃緊。
圖源:Bing
2.運營穩定性
想要了解一所學校的運營是否穩健,不能只看招生簡章里的愿景目標,更要看誰在運營它。
首先可以看看學校的國際生構成。如果某校對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生源過度依賴,一旦該地區政策或匯率出現波動,學校的整體招生就可能受到嚴重影響。一個健康的國際學生結構應該是多元且分布合理的。
學校董事會的構成也不容忽視。是否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組成?是否穩定運作多年?一個治理體系清晰、成員背景可靠的董事會,是學校能否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保障。
最后,建議家長認真閱讀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或獨立學校監察局(ISI)的最新報告,尤其是“領導力與管理”部分。這部分內容通常直指問題核心,反映出校方是否具備長期發展的能力。
3.課程質量與學生發展
英國私校之所以吸引全球家庭,根源在于其在學術成績和綜合素養培養上的長期領先。
一般而言,優質私校在GCSE 與 A-Level 階段的優異成績是常態,尤其是 9–7(相當于 A*-A)的占比,往往超過 50%,遠高于公立學校的平均水平。但成績本身并非全部,更值得關注的是畢業生的升學走向。
私校畢業生進入牛津、劍橋及羅素集團大學的比例,能客觀反映出學校在大學申請規劃上的支持力度。
此外,也可以觀察學校是否在學術、體育、藝術等方面實現均衡發展。例如,是否鼓勵學生參與奧林匹克競賽、是否設有高水平體育代表隊、藝術課程是否有系統輸出成果等,都是評估學校整體育人理念的重要維度。
圖源:Bing
英國私校從來不是一個無風險選擇,但也從未失去其作為全球優質基礎教育體系代表的地位。
此次 Queen Margaret's School 的關停,為整個教育市場敲響了警鐘,但并不意味著英國私校不能選,更不是中國家庭的留學終點。
它更像是一場教育理念與市場結構的“更新提示”:優質教育資源在變動中流動,真正有遠見、有準備、有判斷力的家庭,依然能夠從中找到最適合孩子發展的那條路。
如果你有出國留學的打算,但卻不確定自己的背景成績能申請哪些學校, 或不知道哪些國家或院校更適合自己——
別擔心,【留學 AI 測評】來幫你一一打破這些信息差!
我們新推出的【留學拿鐵】 AI 測評工具,依托于大數據分析,從學術成績、專業興趣、經濟狀況、個性特征、職業目標等多個維度出發, 為你精準匹配適合的留學路徑、留學國家和院校。
不僅如此,AI 測評還會根據你當前的不足之處,提出有針對性的優化建議,幫助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拉近與理想院校的距離,真正做到選校不再迷茫,規劃更有方向!
趕緊點擊下方小程序,搶先免費體驗吧!
▌聲明:本文由留學咖啡館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
▌來源:瑪格麗特女校官網,英國政府官網,伊頓公學官網,School Management Plus,Yorkmix,ISC,Bing
▌關于版權:留學咖啡館尊重版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