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陸會再次成為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嗎?6月24日,荷蘭海牙北約峰會開幕首日,美國彭博社刊出一篇分析文章,推演了未來俄羅斯與北約爆發戰爭的場景。戰火可能最先在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點燃——未來某一天,莫斯科至飛地加里寧格勒的列車突然在立陶宛境內“拋錨”,俄迅速遷怒于維爾紐斯,指責后者做手腳搞破壞,旋即克宮以“保護車內被困俄羅斯公民”為由,悍然出兵立陶宛。
文章預測,俄羅斯還可能同時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發起攻擊,并出動海軍控制波羅的海及其關鍵島嶼,切斷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之間的陸上聯系,即蘇瓦烏基走廊。
蘇瓦烏基走廊位于波蘭與立陶宛邊境,長約100公里,連接俄飛地加里寧格勒與白俄羅斯,是波羅的海三國與其他北約成員國間唯一的陸路通道。去年以來,俄軍加強了加里寧格勒和白俄方向的軍事部署,使得北約非常擔心其可能隨時切斷該走廊的通行能力。
一旦遭遇俄軍入侵,波羅的海三國在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展開反擊的同時,會援引《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要求北約啟動集體防御機制。北約會立即做出反應,即便北約反應遲鈍,毗鄰沖突地區的北約國家,如波蘭等國,也會在第一時間加入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抗俄戰爭。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將最終爆發戰爭。俄羅斯會對歐洲軍事基地和關鍵性基礎設施實施打擊,雙方還可能開啟混合戰爭,破壞對方的能源基礎設施和海底通信電纜。
彭博社稱,沖突不僅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還將導致波羅的海港口關閉、波羅的海貿易中斷。受能源價格暴漲和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全球GDP在沖突爆發后第一年會減少1.3%,約合1.5萬億美元。波羅的海三國經濟將縮水43%,俄羅斯經濟也將遭受1%的損失。其它參戰歐洲國家的經濟,也會因為“導彈襲擊”而受到顯著打擊。
至于美國政府的態度,彭博社預測稱,特朗普會在是否直接下場參戰這一問題上“猶豫不決”,他可能會在“真實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呼吁“和平而非戰爭”,并鼓勵歐洲與普京進行對話。
這一猜測并非毫無道理。眾所周知,特朗普對北約這個“冷戰軍事集團”并不待見,一貫主張歐洲要獨立承擔起自己的防務,不要老指望美國提供免費保護傘。而且,特朗普與普京一直“私交”不錯,多次稱普京是朋友,并拒絕對俄羅斯追加更嚴厲制裁。
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真的會爆發直接戰爭嗎?目前看,可能性幾乎為零。事實上,俄烏沖突爆發之后,盡管俄羅斯不斷給北約劃定紅線,如不得向烏提供遠程進攻性武器,不得協助烏軍攻擊俄羅斯本土,但北約置若罔聞,一再僭越,俄羅斯也一再忍讓,最大限度避免與北約直接沖突。目前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爭泥潭,當務之急是利用美國有意退出的窗口期,擴大和鞏固三年艱苦戰爭的戰果。開辟第二戰場,那是基輔朝思暮想的,卻是莫斯科想都不敢想的。不久前,普京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就現場反問國際各大新聞社負責人:
“你們當中,有一個人會相信俄羅斯準備向北約發動進攻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