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在近1.5億成年患者中,近一半患者血糖控制不達標。傳統治療方法中,注射用藥和嚴格的飲食飲水要求構成了患者日常管理的主要障礙。
近日,一項名為ACHIEVE-1的3期臨床研究結果公布,為糖尿病治療領域帶來突破性進展。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RA藥物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顯著效果,其最大特點是每日一次口服且無需飲食飲水限制,為“擺脫針頭”的治療方案提供了現實可能。
突破性療法的科學基礎
ACHIEVE-1研究是一項為期40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的3期臨床研究。該研究針對在飲食和運動干預下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劑量組的在研藥物均能顯著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A1C自基線水平(8.0%)下降了1.3%至1.6%,成功達成主要研究終點。更令人鼓舞的是,用藥四周就可觀察到A1C水平改善,表明其起效迅速。
在血糖達標率方面,研究數據尤為突出:接受治療后,高達76.2%的患者A1C降至<7% ,達到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治療目標。66%的患者實現A1C≤6.5%;25.8%的患者實現A1C<5.7%,即達到了正常的A1C值。
除血糖控制外,該療法在體重管理方面同樣展現顯著效果。不同劑量組能夠顯著減輕體重,其中最高劑量組患者平均減重達7.3公斤(7.9%)。研究結束時患者的體重曲線尚未出現平臺期,表明繼續治療可能帶來進一步的減重效果。
患者治療的便利革命
當前廣泛使用的GLP-1RA類藥物大多需要注射給藥,即使有口服劑型,也常對飲食和飲水時間有嚴格要求。這些限制顯著增加了患者的管理負擔,影響治療依從性。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RA藥物的最大創新點在于其便捷性。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曾描述過糖尿病患者面臨的困境:在公共場所,患者常常需要解開衣物進行注射,這不僅不便,還帶來心理負擔。許多患者對注射存在恐懼心理,導致他們反復推遲使用胰島素的時間。
改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
口服小分子藥物的便利性將使治療更易融入日常生活,患者不再需要為注射尋找私密場所,也不必擔心因工作或旅行而錯過用藥時間。無飲食飲水限制的特點更免去了患者計算用餐時間和飲水量的煩惱。
對于醫療系統而言,治療便利性的提升將直接轉化為患者依從性的提高。當治療不再成為生活的負擔時,患者更可能堅持規范用藥,從而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
未來展望與挑戰
口服小分子GLP-1RA藥物的開發者計劃推進更多全球研究,包括與其他糖尿病藥物的比較試驗。該藥物預計于2026年提交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請。
干細胞治療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解決免疫排斥問題。研究團隊正在開發“自體-異體雙軌技術平臺”,致力于開發無需免疫抑制劑的創新療法。上海長征醫院丁國善教授指出:“還需要積累更多病例,開展更深入的臨床試驗。”
當科技讓疾病管理變得簡單而無感,患者便能重獲生活的自主權。對于中國近1.5億成年糖尿病患者而言,這意味著在控制血糖指標之外,重新獲得享受美食的自由、社交的自由以及免于病恥感的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