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說過一句話:
“不生孩子,是一種清醒的選擇。”
那時的她,堅定,果決。別人都以為,她會把這條路走到底。
但那個曾經堅持丁克多年、從不動搖的女人,卻在41歲那年,悄悄生下一個孩子。
孩子的名字,叫“剛好”。
聽上去像一句溫柔的話,又像命運的一種回應。
如今,她事業穩穩居于一線,家庭也幸福美滿。孩子乖巧,丈夫體貼,一切看上去剛剛好。
這個叫徐春妮的女人,活成了很多人想成為的樣子。
01
1978年,徐春妮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職工家庭。
家境談不上多富裕,但也從不缺愛。爸媽都是有編制的單位職工,教育觀念開明,把她這個獨生女當寶貝養。
不過她沒有被“寵壞”。
小時候,徐春妮學東西比別人快,字認得早,算術也拔尖。別人一年學的,她一個學期就能掌握。小升初那年,她拿了全校第一,考進了同濟中學。
初中當團支書,高中繼續直升,根本不用參加中考,靠的是保送名額。
她像是被貼滿了“別人家孩子”的標簽。學習優,能力強,樣樣出挑。
到了高中,徐春妮不但學習依舊拔尖,還兼顧各種學生會、文藝匯演,頒獎晚會幾乎場場有她的身影。
一站上臺,話筒握在手里,她就神采奕奕。那一刻,她清楚知道,自己這輩子,要走上舞臺,去做一名主持人。
高考時,徐春妮一門心思想上北京廣播學院。可偏偏那年北廣沒在上海招生。
父母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陪她遠赴重慶,參加考試。
結果,徐春妮順利被錄取,成為當年上海唯一一個考進北廣的學生。
從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像被按下了“快進鍵”。
02
大學期間,徐春妮依舊出挑。
那屆學生堪稱“神仙打架”——同班的有剛強、有“月亮姐姐”王淏,還有李梓萌……可在這一眾天之驕子之中,徐春妮依舊是閃耀的那個。
而徐春妮的感情,并沒有落在同齡人身上。真正走進她心里的,是一位大她八歲的學長——蔣虎。
兩人是在拍宣傳片時認識的。那時徐春妮剛進校,蔣虎已經在北京臺工作。比她年長,有經驗,也更懂如何照顧人。
他沉穩靠譜,她活潑有才,兩人彼此欣賞,感情升溫很快。大學還沒畢業,已經確立戀愛關系。
畢業后,徐春妮順利進了北京電視臺,沒多久倆人便登記了結婚。
沒有儀式,也沒宴請賓客,連領證當天,徐春妮還抽了空回單位上班。
那年,徐春妮才23歲。婚姻初期不轟動,但穩定溫暖。他們是同行,是搭檔,也是彼此的依靠。
那幾年,徐春妮事業上升很快。熬夜錄節目,常常30小時連軸轉,累到腳腫得穿不了鞋。
但與此同時,感情悄悄開始走下坡路。兩人都太忙,聚少離多,也一直沒有孩子。
其實最初,是徐春妮自己不想生。她說過,自己不是不愿意為家庭付出,是當時覺得,人生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去追。她不想留遺憾,也不想在黃金期停下來。
可婚姻有時不需要爭吵,也會慢慢冷卻。最終,這段感情還是走向了終點。
離婚后,春妮繼續拼事業,很快成了北京臺的當家花旦。
春晚、大型晚會、訪談類節目……她一個人撐起整個平臺的門面。拿下“金話筒”,成了北京衛視最穩的招牌。
感情的事,她卻再沒公開提起。
直到那個熟悉的名字——剛強,再次出現在她的生活里。
03
他們是老同學。
上學那會兒,剛強就默默喜歡她。只是那時徐春妮太耀眼,他也沒說出口。畢業后,一個去了央視,一個留在北京臺,都是業內熟面孔。
多年過去,在一個節目錄制現場,兩人再次重逢。而促成這場再見的人,是共同的老同學——月亮姐姐。
彼時,剛強還是單身,春妮也離婚多年。這一次,剛強沒再猶豫。
他認真追求徐春妮,話不多,卻句句在點上。春妮一開始拒絕,說自己不做飯、不生娃、不想拖累人。
剛強聽完,只輕輕一句:“我只想跟你在一起,其他都無所謂。”
就是這份篤定,打動了她。2017年,兩人確定戀愛關系。第二年,他們低調結婚。
婚前,徐春妮仍堅持自己的選擇:“可以結婚,但我不會生孩子。”剛強沒猶豫,一口答應。
但命運從不按劇本走。婚后沒多久,她懷孕了。
41歲,對于女性來說,是高齡產婦的門檻。
徐春妮一度遲疑。但這一次,不是退縮了,反倒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溫柔期待。
她決定留下這個孩子。
孩子出生后,他們給他取名“剛好”。
就像一場恰逢其時的重逢,一段沒早也沒晚的愛情。
——剛好而已。
04
如今,徐春妮45歲,仍穩穩坐在北京衛視一線主持的位置上。節目風格越來越沉穩、親切,觀眾緣也越來越好。
她還是那個自律、獨立的女人,同時身上多了幾分煙火氣和松弛感。
家庭,是徐春妮真正卸下鎧甲的地方。
剛強對她依舊溫柔,日常生活中毫不掩飾得寵溺。兒子聰明活潑,是她的心頭肉。
這個曾堅定說“不要孩子”的女人,如今成了朋友圈里的“曬娃達人”。孩子笑,她跟著笑;孩子哭,她第一個沖上去安慰。
春妮變了。變得更柔軟,也更有底氣。
舞臺依舊屬于她,但家,才是徐春妮心里最暖的地方。
她和剛強,一個在央視播報國事,一個在北京臺主持民生。一個是“國臉”,一個是“地方之光”。各有舞臺,又彼此支撐。
很多人都說,事業與家庭無法兼顧。但徐春妮用20年時間,慢慢地、穩穩地,把這一道難題解成了完美的答卷。
不憑運氣,也不是“命好”。
恰恰是無數次的選擇,無數次的不妥協,把人生一步步活成了“剛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