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只動用了十輛車的試點,馬斯克卻用它讓資本市場集體沸騰。不到一天,他的個人財富增長了190億美元。
這場變現(xiàn)奇跡的幕后,是特斯拉在奧斯汀推出的Robotaxi服務——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
十輛Model Y煥新版、限定區(qū)域、限定用戶、附帶安全員,一切都顯得小心翼翼。馬斯克不是不想搞大,而是深知這一步不能踏空。
特斯拉堅持用“純視覺”路線推進自動駕駛,避開了激光雷達這種“重裝備”,以低成本換來更大的想象空間。但也因此,這條路并不好走。
Robotaxi試運行期間的表現(xiàn),算不上完美。方向錯誤、急剎車、系統(tǒng)介入的爭議——這些“小毛病”仍提醒人們:這套系統(tǒng)還遠沒成熟到可以徹底放手。
可資本市場從不等人。特斯拉股價大漲、估值上調,瑞銀甚至給出了3500億美元的Robotaxi市值預期,仿佛明天Robotaxi就能跑遍全美。
這種情緒其實不新鮮,對技術樂觀,是硅谷的一種本能。
站在乘客角度來看,自動駕駛出租車確實有吸引力。便宜、不用付小費、穩(wěn)定、不尬聊,甚至對女性和孩子來說更安全、更舒適。這些體驗優(yōu)勢一旦轉化為市場需求,無疑會壓迫傳統(tǒng)網約車平臺的生存空間。
可要把Robotaxi鋪到舊金山、洛杉磯,再到全球,還需要更硬的技術、更穩(wěn)的制度保障。
Waymo用了一年才推向奧斯汀市場,特斯拉的節(jié)奏明顯更激進。而監(jiān)管從來不是看你愿不愿意配合,而是等你出事再出手。
馬斯克并不避諱Robotaxi的商業(yè)圖景——高毛利、高頻使用,甚至最終變成“汽車即服務”的平臺經濟。這和他其他“火星計劃”一樣,愿景足夠遠大。但就眼下看,特斯拉仍站在試驗臺上,每一次錯誤都可能被無限放大。
在這個尚未成熟的自動駕駛時代里,馬斯克押上的不僅是車隊和估值,更是市場對他一貫“畫大餅”的容忍度。這一次,他不是在開發(fā)布會,而是真上路了。
技術變革往往不是因為技術最完美,而是因為有人敢先把它推向市場。馬斯克顯然是那個最敢“先干起來”的人。至于能不能干成,還得看這十輛車能不能跑出人們的想象和預期吧。
如果這是一場豪賭,那它的賭注早已不是汽車,而是未來出行方式的重構權。
馬斯克,放了十輛車,卻掀起了整個產業(yè)的風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