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比亞迪近8億西安連拿兩地,動力電池版圖西進加速。
1月和3月,比亞迪通過旗下西咸新區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以總計近8億元連續競得秦漢新城周陵片區兩宗相鄰工業用地,總面積超過2500畝。當行業還在驚嘆其深圳、合肥、鄭州等超級工廠的布局時,這家新能源巨頭已悄然在西安完成新一輪戰略卡位。
根據公示信息,布局在此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一期),面積1300畝,主要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零部件生產線以及附屬配套設施。現場信息牌顯示工期明確設定為2025年7月30日完工。
此舉,或是“比亞迪五年規劃投入2000億元主攻固態電池和智能駕駛”的重要落子。
西安戰略地位再升級
比亞迪提前鎖定未來五年“話語權”
比亞迪“西安號”汽車運輸船
比亞迪與西安的產業紐帶可追溯至2003年,當時通過收購秦川汽車廠獲得造車資質,奠定轉型基礎。如今西安已成為比亞迪深圳總部外布局最全的城市,2024年其西安工廠年產量首破百萬輛,成為全球最大單一生產基地。王傳福更直言“西安是戰略要地,也是比亞迪業務合作最廣的城市”。
比亞迪在西安的布局絕非簡單的土地擴張,西安基地承載著比亞迪垂直整合戰略的終極形態。從電池材料到整車下線,每4分鐘就有一臺新能源車在此誕生(而在比亞迪內部流傳的數據顯示,其西安基地每53秒下線一輛新車)。這種"4分鐘奇跡"背后,是比亞迪將深圳模式復制升級的產業雄心——在西安構建起涵蓋電動總成、電機工廠、精工中心的全產業鏈集群,形成年產值千億的產業生態。
此次拿地精準卡位的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在西安也早有布局:2018年投產30GWh產能基地、2022年新增12GWh新型電池項目。而西咸新區新項目則聚焦電池制造與回收,由比亞迪電池業務掌舵人何龍親自掛帥,其作為北大化學系高材生,1999年加入比亞迪,現任弗迪電池董事長,深諳技術路線與產業布局。面對全年550萬輛目標,和外供客戶名單持續擴容,自用+外供+回收三位一體的布局,構成此次西咸電池基地的核心戰略邏輯。
基于此,西安或將崛起比亞迪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更揭示著新能源車企從整車制造向能源革命的深度轉型。當行業還在爭論電池外供與自用的平衡時,比亞迪已通過先手棋鎖定未來五年的產能話語權。
產業邏輯重構的背后,更是區域經濟重塑。比亞迪西咸項目地塊距西安咸陽機場僅10公里,緊鄰高鐵咸陽北站,為電池產品外運和原材料輸入提供便利。這種區位優勢對物流成本敏感的電池產業尤為關鍵。
同時,該項目有望以“百億級項目”定位,預計創造近萬就業崗位,與周邊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自動駕駛產業園形成集群效應,20余家產業鏈企業已入駐。這對區域經濟發展構成重大利好,更是新能源革命賦予的區域經濟重塑機遇。
產業的范式突破
改寫中國汽車產業地理格局
比亞迪的西安布局折射出行業三大趨勢:
一是動力電池產能競賽升級。在競爭對手加速擴產之際,比亞迪通過西安新基地強化產能護城河。兩次拿地總面積相當于166個標準足球場,為后續產能爬坡預留充足空間。
二是產業鏈垂直整合深化。從上游材料(西咸比亞迪經營范圍含電子專用材料制造)到終端電池產品,再到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比亞迪正構建閉環生態。這種布局既符合工信部《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要求,也提升原材料保障能力。
三是技術路線競爭白熱化。何龍領銜的電池團隊在磷酸鐵鋰領域優勢明顯,但面對固態電池等新技術路線,西安基地可能成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孵化器。西咸比亞迪經營范圍中“高純元素及化合物銷售”等條目,暗示其對新材料應用的布局。
當下,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維度正從單純的產能競賽,轉向“材料-生產-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較量。比亞迪的西安布局暗合此道——當多數企業還在擴張產能時,它已將電池回收納入生產基地標配。未來,這座千年古城在新能源版圖上的坐標將愈發醒目,而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西部走廊,也正借由此番戰略落子悄然成型。
全球競爭視角下的西安角色
比亞迪的布局正在改寫西安以及陜西汽車產業基因。2024年陜西汽車產量達175.4萬輛,其中比亞迪貢獻107萬輛,占比超60%。這種壓倒性優勢推動陜西形成獨特"雙核驅動"模式,構建起覆蓋全技術路線的產業矩陣。推動陜西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4%,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更深層的變革發生在供應鏈層面。比亞迪帶動50余家核心供應商落戶西安,使本土配套率突破65%。從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到驅動電機稀土永磁體,一條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正在三秦大地延伸。這種產業集聚效應直接拉動陜西外貿,2024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215%。比亞迪已計劃將西安工廠產能提升至150萬輛,配合電池產能擴張,西安或成為其出海戰略的“腹地基地”——利用中歐班列長安通道,將電池包與整車輸送至中亞、歐洲市場。
未來,隨著比亞迪西咸動力電池產能如期釋放,將重塑全球新能源供應鏈格局,若陜西形成"比亞迪+吉利+陜汽"的產業鐵三角,有望誕生中國首個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改寫中國汽車工業的地理版圖;而更深遠的影響還在于,這種"核心城市+龍頭企業"的產業培育模式,可能成為各省市發展新能源經濟的標準范本。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關注長安范兒,專注西安解讀陜西,讀懂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