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離婁章句下》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演變成農村里的俗話,就是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后世奉信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的說法。其實,一個家庭傳承下去能否富足,關鍵在于大的環境,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富裕是能夠傳之千秋萬代的,反之,戰亂頻仍,人們朝不慮夕,性命難保,就別奢望傳多少代了。這一點,要是用來形容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一個最著名的家族蔣家,到了他的第四代曾孫一輩的手中,似乎真的印證了這一說法。
其實,蔣介石只見過他的一名1973年出生的曾孫,那個時候他已經是病入膏肓,這一時期時期他統治的政局不穩,情況非常緊急,由于他較長時間沒有露臉,外界紛紛猜測他已經死亡而秘不發喪。這一傳言傳到了他的耳朵里,為了制造假象,迷惑人心,他在媒體公開刊登了一張手抱曾孫,笑容可掬的照片,為此,外界都知道他尚在人世。不過,死亡的猜測是打破了,但還是不能打破死神對他的眷顧,不久之后,油盡燈枯的他自覺時日不多,還是吩咐料理后事。
他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的就是他所謂的“復國大業”,指望他的下幾代能把他安葬在大陸的祖墳處。針對他自己的曾孫一輩,他可謂是費盡心機,寄予厚望。雖然他們大都沒有出生,但仿效古人,根據蔣家族譜“孝友得成家”的排序,都給他們取好了名字,要是生男孩,依次是“松柏常青”,女孩的名字依次是“梅蘭竹菊”。
別看這些名字,對蔣介石來說,可謂是飽含深意,深受古典傳統文化熏陶的他,根據孔子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正如《詩經》所說:“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即使是最嚴寒的冬天,繁花皆落盡,樹木都凋零,長久而不衰,松柏始長青。面對所有錯綜復雜的嚴峻考驗,都能挺立如初,枝葉茂盛,四季常青。還有“梅蘭竹菊”則占盡春夏秋冬,有“四君子”之稱。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
由此可見,蔣介石對曾孫、曾孫女的取名,不僅充溢古典文化韻味,更重要的是指望這些后代能四季長存,流芳百世。長江后浪推前浪,把家族的榮耀發揚光大。
當然,對后代取一個卓爾不群的好名字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日后的教育,更為重要的是,他還立下家規定,要求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遵照執行,具體表現在一些生活的小節方面,比如,吃飯的時候大人沒動筷子前,小孩子不能先動筷子,吃飯時不能講話,手肘也不能放在餐桌上;吃完后,要把空碗放在盤子上,離開餐桌時一定要說“爸爸、媽媽,我吃好了”,等大人說“可以”之后,才能在說完“大家慢用”后離開座位等等。
別看這些今天的孩子認為是可笑的舉動,但當年在蔣家那可是很重要的規章制度,蔣介石對此高度重視,每一個人都不能違背,否則是要受到處罰的。其嚴格教育的目的,自然是想要培養孩子按照他設計的路,能如他們的名字一樣“松柏長青”。
隨著時間的推移,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如今,幾十年已經過去,蔣介石及其蔣氏的家庭的那些事,都成為后人茶余飯后的談資,那么,當年蔣介石寄予厚望“松樹常青”的四個曾孫的情況如何呢?我們先從一張照片談起。
由于蔣介石的四個曾孫大都在國外生活,平時很多聚在一起,露面不算多,更不要說是站在一起了,有一次一位家族長輩的去世,他四個人站在一起。而且都是遵照長輩的規定穿著傳統的長袍。因為蔣介石從前喜歡穿長袍馬褂,他對這種“中式”服裝偏好,穿在身上衣型合體,衣料筆挺飄逸,是一種紳士形象。
四個人站在一起從外表上來看,他們都是寸頭,目光犀利,肌肉發達,身材高大,無論是頭型、臉型、舉手投足之間,甚至眼神、動作、講話的聲音等,長相與曾祖父蔣介石有幾分相似,都頗有點太爺爺的范。難怪不少網友看了他們站在一起的照片都感嘆地說,蔣介石的基因真強大,隔了四代,還有四分之一外國人血統的曾孫一輩,都長相如此相似。除了相貌之外,他們四個人從事的是什么職業呢?
先說蔣友松,他是最大的曾孫,1973年出生,蔣孝武的兒子,他畢業于道明學校后赴美國留學,獲加州柏克萊大學碩士學位,主修英文與教育。他一直從商,對媒體宣稱決不會從政,后來一直在美國經營創投業,是美國風險投資家,臺灣寶典投資集團董事、華典投資開發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可以算是一名商人,他經常回到大陸祭祖,參觀自己的曾祖父、祖父的一些遺址。
再說蔣友柏,他是蔣孝勇的長子,1976年9月出生,他少年的時候由于臺灣政局發生變化,就與父親移民到了加拿大,并在那里學習成長。后來又到了美國留學,后來開了一家設計公司,他是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還是一名藝術家,由于他的公司開辦得比較成功,發展得比較好。他也一度被人家稱為蔣家最有發展潛力的后代,所以人家說蔣友柏,是蔣家最奇特的后代,他狂傲不羈,與眾不同,只是突顯他的睿智,這樣一個男子注定成就不一樣的蔣家光環。
三弟蔣友常,擁有美國紐約大學金融學系與經濟學系雙學位的他,身上充滿藝術氣息,他與哥哥蔣友柏合作開設公司,成為一名品牌設計師,除了外貌,廚房是蔣友常的城堡,收集食譜成為他最大的嗜好。蔣友常個性低調,極少曝光,曾自稱生活作息正常、早睡早起,下廚、泡茶是他最大的嗜好。他說,他習慣攜帶環保筷和水杯,就連離開臺灣也不例外,半夜在陌生的旅館醒來,忘了身在何處,唯有見到熟悉的杯子,才有安全感。
四弟蔣友青,1989年出生于加拿大,他一直在國外生活和學習,有一次他的一名重要親屬結婚的時候,身高175公分,身穿西裝外套,戴黑框眼鏡,相貌英俊的他第一次被媒體曝了光。當時念高一的他只有16歲,面對媒體顯得十分生澀。后來,蔣友青出現了很多的事情,第一件是被警方誤認為的交易大麻行為,讓這起“貴公子陪女友擺地攤”的情事曝光,后來發現不是毒品,警察對他言行舉止彬彬有禮、并無公子哥習氣也印象深刻。隨后,蔣友青通過社交網站和電子郵件多次恐嚇學校,后涉“恐嚇危害安全罪嫌”遭檢方傳喚對其“預防性羈押”,并予以罰款。
風流終被風吹雨打去,百年前叱咤風云的蔣家,百年輪回,轉眼到了第四代,被蔣介石寄予“松柏長青”的曾孫們,從外貌上看,的確每一個人都有些像當年的曾祖父的影子,但他們從事的職業,卻迥然不同,有的在商場摸爬滾打,有的在藝術之路開拓進取,有的則成為一介平民,雖然都是小有成就,但比起祖輩來,著實差距不小,著實令人感嘆這個世界變化真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