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6月24日,就在停火協議生效前半小時,伊朗向以色列發動了第22輪導彈襲擊,六波導彈呼嘯而出。
這種壓哨進攻戰術,讓四千公里外的印度軍事專家們坐直了身體——這和他們2019年用布拉莫斯導彈突襲巴基斯坦空軍基地的手法如出一轍。
但這次,印度成了觀眾席上的觀察者。當以色列宣稱伊朗導彈“只有一枚真正命中目標”時,新德里的安全團隊卻盯著另外三分之一的突防成功率,背后直冒冷汗。
伊朗的導彈怎么震醒了萬里之外的印度?新德里為何突然轉向東方?中印關系真的要變天了嗎?
中東導彈戰驚醒南亞象
伊朗這次的導彈突襲玩得相當精準。就在停火前最后半小時發射,等導彈落地時協議已經生效。這種戰術讓以色列防空系統措手不及,即使戰機緊急升空也來不及攔截。
伊朗用實戰證明:現代戰爭中,時間差也能成為致命武器。
更讓軍事觀察家們注意的是,伊朗導彈居然有約三分之一成功突防以色列的防空網。
這個數字讓印度軍方輾轉難眠——他們清楚記得,不久前印巴空戰中,自家從法國引進的“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的中國制殲-10CE擊落的慘痛經歷。
印度國防系統其實早有問題。印度空軍司令不久前公開抱怨:“幾乎沒有一個項目能按時完成”,國防科技基礎薄弱、現代化嚴重滯后。
只是莫迪政府的“贏學”哲學用民族主義包裝了這些裂縫。伊朗的導彈雨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印度防空體系的脆弱。
與此同時,新德里的經濟團隊也在算另一筆賬。去年中國稀土的全球開采量占61%,精煉量更達到驚人的91%。
6月初,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戈亞爾接到國內車企的緊急求救:稀土儲備即將耗盡,再不進口就要停產。
于是出現戲劇性一幕:印度21家車企排隊向中國提交“最終用戶證書”,保證進口的稀土磁體不會轉用于國防生產。
嘴上喊著“去中國化”,身體卻很誠實——中國再次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
多瓦爾6月23日的北京之行,表面突然實則必然。這次訪問時機選得微妙——中東戰火未熄,印度國內政局生變,莫迪政府突然有了種沒退路的清醒。
政治棋局正在重組。2024年大選中,印度人民黨失去了議會多數席位,不得不依靠地方小黨組閣。
強硬政策的民意基礎松動,莫迪需要新的外交突破口。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這個印度夢,沒有中國點頭基本沒戲。
國際環境也在劇變。特朗普重返白宮后高舉“美國優先”大旗,對印度態度明顯降溫。
最近的印巴沖突中,美國副總統萬斯一句“巴基斯坦也是美國朋友”讓新德里寒心,特朗普政府隨后“硬蹭功勞”宣稱促成印巴和平,更讓印度看透美式盟友的實質。
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梅農點破了這個困局:“印度不能同時當美國的盟友和中國的鄰居”。
地緣政治的現實邏輯,加上中美俄三邊關系重組,讓印度不得不重新校準方向。多瓦爾此行,其實是莫迪政府的戰略止損。
釣魚臺國賓館的會談桌上,多瓦爾帶來三項實打實的承諾:從戰略高度看待中印關系,擴大共同利益;妥善處理邊界問題,共同維護邊境和平安全;全力支持中方主辦上合峰會。
這些承諾直指中印關系三大核心——政治互信、邊境安全和區域協調。
王毅的回應簡潔有力:“龍象共舞,方能共贏”。這八個字既表達合作意愿,也暗含對零和博弈的拒絕。
有意思的是,多瓦爾甚至使用了中國外交圈的術語,稱“聚焦發展是第一要務”。這種表述從印度高層口中說出,放在半年前都難以想象。
北京傳來的信號不簡單
中印關系的回暖早有跡象。今年2月,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訪華時,雙方就恢復了中斷五年的直航協議。
5月,印度駐華大使羅國棟主動拜訪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交換意見。但多瓦爾此行規格更高、承諾更具體,把回暖趨勢推向了新階段。
印度態度轉變背后有三重現實壓力。
軍事上,長期在高原駐軍耗費巨大,技術差距卻越拉越大;經濟上,“自力更生”口號在供應鏈現實前蒼白無力;外交上,美國支持不可靠,而中國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這次會談的小細節耐人尋味。據透露,中方代表特意向多瓦爾展示了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模型。
這不是武力炫耀,而是戰略清醒的提醒——在喜馬拉雅山脈搞對抗,不如在孟買港口搞基建。印度需要明白,龍象之爭沒有贏家,共舞才能各得其所。
轉變的不僅是語言。印度21家車企提交的稀土進口保證書,已經安靜地躺在中國某部門的文件柜里。莫迪政府開始用實際行動代替口號,這種務實姿態,可能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能說明問題。
上合組織將成為檢驗印度誠心的試金石。多瓦爾承諾“完全支持中方主辦上合峰會”,但印度是否真能在美國主導的“四方聯盟”與中國倡導的多邊機制間找到平衡,仍需觀察。
畢竟就在不久前,印度還參與美國主導的四國外長會,聯合聲明中不乏針對中國的內容。
波斯灣上,伊朗革命衛隊的快艇仍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新德里街頭,報紙頭版登著多瓦爾與王毅握手的照片。兩條看似不相關的新聞,卻被地緣政治的邏輯緊密串聯。
當多瓦爾用中國外交術語說出“聚焦發展是第一要務”時,印度這頭南亞象的腳步已經轉向東方。龍象共舞的舞臺上,燈光剛剛亮起,好戲還在后頭。
中印建交75周年的紀念活動還沒開始,但兩國的戰略家們已經收到最好的禮物——一個重新定義競爭與合作的機會。
《最新!印度防長率團訪華》——閩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