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一間普通的老房子里,71歲的退休醫生張小玲正對著手機屏幕吹奏葫蘆絲,悠揚的樂聲從指間流淌。兩年前,肺癌手術后的她因肺功能衰竭險些放棄生命,如今卻每天以吹奏葫蘆絲的方式鍛煉恢復肺活量,在紅松小課的陪伴下,開啟了全新的退休人生。
像紅松小課這樣的銀發科技平臺,如何為中老年群體打開品質養老的新可能?或許可以從張小玲的故事中窺探一二。
張小玲在紅松小課學習葫蘆絲
張小玲生于湖南的一個深山小村,幼年家境貧困,幾乎靠母親挑著籮筐幫她走出大山。恢復高考后,她成為村里唯一考入醫學院的女性,畢業后成為一名婦產科醫生,33年婦產科生涯中救下無數嬰孩。然而,這位生命守護者卻四次與死神擦肩:大出血、腦梗、癌癥……
在2021年張小玲做了肺癌手術,由于術后疼痛,不敢深呼吸和咳嗽,醫生讓她吹氣球鍛煉肺活量,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終于挨過了恢復初期的疼痛和折磨,身體逐漸好轉。2022年春天,女兒教她刷朋友圈時,一則“紅松葫蘆絲零基礎課”的演奏視頻闖入視線。她覺得很有意思,年輕時就一直很想學習一門樂器,現在終于有時間。同時作為醫學工作者,張小玲敏銳意識到吹奏樂器對肺活量的鍛煉價值,于是當即報了名。
張小玲從未接觸過葫蘆絲,最初練習幾分鐘都氣喘吁吁,但她依舊每天堅持練習1小時。紅松的適老化課程讓張小玲倍感舒適:曲譜配備大字幕,課程視頻可隨時暫停記筆記,甚至有專門的小助理批改作業回訪進度,如今還增加了AI老師和助手隨時答疑解惑、給予陪伴。這些細節讓張小玲感慨:“這樣的學習形式從沒見過,就像給我們老年人織了件貼心棉襖。”
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堅持練習,張小玲覺得生活變得豐富起來,每天都很開心,三個月后復查,醫生也說她的肺活量恢復得不錯。如今一晃三年過去了,她只希望用積極的心態過好每一天,盡其所能讓自己的老年生活豐富而精彩。
張小玲近照
據了解,作為一家專為中老年群體服務的銀發科技平臺,紅松涵蓋鍵盤樂、二胡、葫蘆絲、聲樂、書畫等多門興趣課程,其致力于用高質量的興趣內容、豐富的社交互動、多樣化的服務,解決退休人群孤獨和價值感缺失等問題,讓退休人的生活更豐富、更美好。
平臺成立至今已吸引累計超1000萬銀發用戶,從興趣學習到銀發游新業態,再到AI智能陪伴,紅松不斷升級產品和服務幫助銀發人群跨越數字鴻溝,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一種積極老齡化的生活方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5年公布,2024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9歲,銀發群體的價值早已超越被贍養者角色,大量心態年輕、時間充裕、經濟寬裕、對生活品質頗有追求的“新老人”正在出現,對既有適老化產品提出更高要求。針對我國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銀發經濟市場正需要越來越多像紅松這樣的平臺,填補中老年文娛市場空白,實現剛需養老向品質養老的躍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