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六月初二了,老輩人盯著天念叨農諺。“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陰”,這句老話在村里傳了幾代人。
有人說初二陰不好,怕稻谷爛芯子、秋糧要發愁。
去年張大爺家玉米地,就因初二連陰雨倒伏了半畝多地。也有人說六月連陰吃飽飯,雨水足莊稼才能長得壯。
趙叔家前年初二下透雨,秋天玉米棒子比往年大兩圈。為啥同樣是雨,有人愁來有人喜?關鍵在量和時候。
北方麥收剛結束,玉米高粱正盼著雨水滋養根苗。南方稻子進入分蘗期,雨水多怕澇少了怕旱。
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積累了看天吃飯的土辦法。年輕人掏出手機,說衛星云圖能看三天雨情。鎮農技站老劉說,農諺是參考,還得信實時預報。
省農業廳數據顯示,近五年初二陰雨年漬澇面積多8%。但雨水均勻的年份,糧食單產能比平常增5%。
這說明天氣影響有兩面,關鍵看咱咋應對。初二要是陰天,北方地塊得留意排水防澇。
南方稻田要疏通溝渠,別讓積水泡了根。家里種果樹的,得檢查樹冠通風,防病害滋生。
老話說“初二日頭笑,伏里雨均勻”,晴天也別大意。伏天可能高溫少雨,提前挖好灌溉渠才保險。
農諺是老祖宗的經驗,科技是咱現在的幫手。
手機里的天氣預報,該看還得天天看。
地里的莊稼正長勁兒呢,咱得多往田頭跑。
不同的地種著不同的作物,得按它們的性子管。
山區地塊排水快,重點防干旱;平原洼地,澇災要當先。
菜園子里的茄子辣椒,怕澇又喜水,得把握好度。我個人覺得,老經驗和新科技結合,種地才更穩當。張大爺現在天天看手機預報,還照著老法子看云。
李二娃說,去年聽了農諺提前排水,少遭了不少災。這天氣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咱得提前打算。
不管初二是陰還是晴,主動防災才是硬道理。
您家鄉那邊六月初二啥天氣?老諺語在當地準不準?
歡迎在評論區說說,咱一起聊聊種地的那些事兒。
種地從來都是看天吃飯,卻也離不開咱勤快點兒。
老經驗瞅著天,新科技盯著屏,日子才能更有盼頭。眼下最該做的,是打開天氣預報,去地里走走瞧瞧。該排水的排水,該蓄水的蓄水,別等天災來了才著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