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7時,小米首款SUV小米YU7正式發布。據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介紹,小米YU7最大馬力690PS,最高時速253km/h,零百加速3.23s。
發布會上,雷軍公布小米YU7價格:標準版25.35萬元、Pro版27.99萬元、Max版32.99萬元。
小米YU7這銷售成績,屬實是給汽車行業整不會了。僅靠兩款車,就直接超過很多品牌10年的成就了。
3分鐘20萬臺,3分鐘賣了特斯拉一年的銷量。1小時28.9萬臺大訂,相當于每分鐘4800多人掏錢,這哪是賣車,簡直是春運搶票。
前幾年小米剛說造車那會,哪能想到是這種盛況,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算是一種奇跡了吧。
只能說畢竟是做手機轉過來的,跟傳統造車企業包括一些新勢力思路都不一樣。這次新增的幾個功能,全都切中用戶痛點,直接拿捏了。
25.35萬的起售價,放在中高端SUV市場不算便宜,但架不住米粉和科技愛好者們嗷嗷待哺的熱情。雷布斯是真的牛,看得出來是真的用心在造車。
小米的產能問題,其實是個老大難。之前SU7上市時,等車周期動不動就半年起步,搞得不少人調侃買小米汽車比等iPhone首發還煎熬。
這次YU7的訂單量直接炸裂,比SU7同期翻了數倍,雷軍估計得連夜給工廠焊鋼板。
目前小米一期工廠滿打滿算月產2.4萬輛,二期剛驗收完,還沒完全投產。這洶涌的訂單,真的是難了哦,二期工廠不比一期工廠大多少,而且要產能爬坡,今年就只剩下6個月了。
就算兩期加起來極限年產能30萬輛,面對28.9萬臺的訂單,光是消化這批大訂就得小半年。
更別提后續肯定還有持續涌入的新訂單,產能壓力直接拉滿。
為啥這么多人搶著買?歸根到底還是小米的生態牌打得好。手機、家電、汽車全打通,買輛車相當于把整個智能家居都盤活了。
再加上835公里續航、3秒級加速這些硬參數,確實拿捏了不少科技宅的心。
但車畢竟不是手機,造出來得保證質量。小米之前沒造車經驗,隨著訂單量劇增,供應鏈管理和品控都是新課題。
SU7剛上市時就有用戶吐槽車機卡頓、裝配縫隙大,這次YU7要是再翻車,口碑可就難挽回了。
雷軍這次學聰明了,價格卡在25萬區間,既避開了特斯拉ModelY和比亞迪唐的正面剛,又比BBA的同級燃油SUV便宜一大截。這種錯位競爭的策略,讓YU7在細分市場里幾乎沒對手。
不過,訂單火爆是一回事,實際交付又是另一回事。小米現在最怕的就是產能跟不上,導致用戶等太久退單。
SU7之前就有因為交付慢被吐槽上熱搜的前科,這次YU7要是重蹈覆轍,米粉們的耐心可經不起消耗。
從供應鏈角度看,小米應該已經提前布局,和寧德時代、英偉達這些大廠深度綁定。
但芯片短缺、電池供應這些行業通病,小米一樣躲不開。尤其是激光雷達和Orin-X芯片,現在各家都在搶,小米能分到多少貨還是個未知數。
小米的汽車銷售網絡倒是鋪得挺快,全國快300家門店了。線下體驗店能直接試駕,比純線上賣車靠譜不少。但售后網點才150多家,覆蓋還不夠廣,萬一車出問題,維修保養可能得跑老遠。
市場對小米汽車的期待值已經拉滿。SU7去年賣了25萬多臺,今年要是YU7再爆單,小米很可能沖進國產電動車前三。
但光有銷量不行,還得看利潤。業內估算小米單車凈利大概2.5萬,要是能穩住這個水平,汽車業務很快就能扭虧為盈。
雷軍這波造車賭得很大,押上了全部聲譽,現在看來確實押對了。
但汽車行業比手機復雜得多,供應鏈、品控、售后,哪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翻車。小米現在最需要的是穩扎穩打,別讓產能拖了后腿。
作為消費者,買車畢竟是大事,光靠情懷撐不了多久。YU7能不能成為爆款,最終還得看實際體驗。如果開起來真像宣傳的那么香,等半年也值。
小米汽車的新晉崛起,證明了一件事,在智能電動車時代,傳統車企的護城河越來越淺了。只要產品夠硬,營銷對路,新玩家一樣能掀桌子。
最后,一個那么內卷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都能被小米搞得需要搶購,是真的厲害和有點東西。其他車企真的需要反思反思,為何混了那么多年,還不如一個新兵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