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將廣告制作周期由月壓縮到天,成本降低95%以上
作者 |小葳
圖片來源|攝圖
體育賽事黃金檔開始出現AI廣告了。
2025年6月11日,NBA總決賽第三場的YouTube TV直播中,一條由Google最新視頻生成模型Veo 3全流程制作的30秒廣告,引發了巨大關注。
情節荒誕、人物動作夸張——盡管許多人直言“看不懂”,但片中角色反復吶喊的品牌名稱,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并非AI廣告首次亮相,2024年可口可樂、麥當勞已有嘗試。但這次的關鍵突破在于驚人的性價比:僅用一臺電腦、48小時、2000美元成本,便完成了傳統模式下需數十萬美元、數月工期的制作,并在TV與網絡端累計獲得1億播放量。
這僅僅是噱頭,還是預示著AI廣告時代真的來臨了?
NBA決賽中播出的AI廣告畫面
拆解創作:AI成“創意總監”,人機協作高效出片
這支廣告的導演PJ Accetturo有傳統影視從業經歷,如今卻轉型為AIGC創作者。他在X平臺分享了這支AI廣告的創作過程。其中創意生成的核心環節,都有對應的AI工具輔助:
第一步:在ChatGPT輔助下完成腳本
PJ Accetturo首先需要對廣告整體進行定調:搞笑吸睛,這個動作還是需要人類設定。然后他讓ChatGPT按要求生成臺詞,往往要從幾百句臺詞中才能挑選出幾句自己滿意的。
第二步:用Gemini 生成詳細分鏡和文生視頻的提示詞
比如,“夜晚,邁阿密街頭,一位 60 多歲白人老頭穿著粉色短T和熒光綠短褲,胸口抱著一只微微發抖的吉娃娃,邊走邊朝鏡頭喊:印第安納州有那股子狠勁兒!”
第三步:將提示詞輸入Google Veo 3 生成視頻
目前視頻大模型的高質量輸出仍然依賴大量“抽卡”。這則廣告是從總共生成的 300–400 段素材中,最終挑選出 15 段剪輯成片。
第四步:用CapCut 、Adobe Premiere Pro等軟件剪輯成片并添加配樂
據透露,該廣告總共投入6人,但最核心的創意方向、腳本和鏡頭,由一人主導。
廣告主Kalshi是一個有點爭議的金融交易平臺。“我們對目前為止的廣告效果和效果非常滿意,它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Kalshi媒體代表杰克·薩奇表示。
千億市場:低成本、短周期驅動AI廣告崛起
雖然AI廣告還處在發展初期,但客戶的接受度已經迅速提升。
根據CTR(央視市場研究)發布的《2025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53.1%的廣告主會在創意內容中使用AIGC技術,有接近 20% 的廣告主,在視頻創作中超 50% 的環節需要借助 AI。
AI廣告快速興起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助推:
第一,成本極其低廉
相比傳統的廣告制作-分發模式,AI在各個環節都可以幫廣告主省錢。
高盛研報指出,AI在廣告行業主要應用于五大場景:內容創作、AI助手和代理、內容推薦、優化引擎和活動執行以及建模轉化。僅在廣告創意自動生成場景,AI就能帶來約1140億美元的節省空間。
佐治亞州立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阿洛克·薩布認為,人工智能“將降低一些無力承擔傳統視頻廣告宣傳活動的小品牌的準入門檻”。
第二,視頻生成模型能力快速迭代,視頻生成效果不斷升級
2023年時,“威爾?史密斯吃意大利面”的鬼畜視頻還在瘋傳,人們還在調侃當時AI生成視頻的不靠譜。不到2年時間,視頻生成模型能力快速迭代。
以今年5月谷歌發布的最新一代視頻生成模型Veo 3為例,其在語音-唇形-表情實時生成方面實現突破,可以依據文本內容,實時生成自然流暢的唇形動作、微妙表情變化及清晰語音。其背后的深度學習模型,經過大量真人語音唇形數據訓練,可以精準映射語音唇形關系。目前,Veo 3只有Google AI Ultra用戶才能訪問,每月費用高達250美元。
Veo3視頻demo畫面
第三,廣告制作周期被極大縮短
AI將廣告制作周期從月壓縮至天,支持快速生成多版本廣告,進行市場效果驗證與優化。目前,TikTok、Meta等巨頭已經在布局這一領域。
不久前的戛納國際創意節上,TikTok推出全新的AI廣告功能,用戶只需上傳圖片或一個簡短的文字prompt,就能生成一個5秒鐘的廣告視頻。
Meta則計劃在2026年實現其廣告業務的全面AI自動化。屆時,廣告主只需提供產品圖片和預算,Meta平臺將自動生成廣告內容、自動對應用戶畫像并進行投放、還能讓不同用戶實時看到同一廣告的不同版本。
爭議猶存:AI廣告是否缺乏靈魂?
然而,AI廣告的崛起也伴隨著尖銳的爭議,焦點在于受眾體驗與情感連接。
2024年可口可樂AI圣誕廣告雖經專業團隊打磨,仍被詬病“缺乏靈魂”、“沒有生命”。本次Kalshi廣告的導演PJ Accetturo的Youtube主頁下,也充斥著“垃圾”等負面評論。
可口可樂圣誕AI廣告畫面
在CES2025上,消費者情報公司NielsenIQ發布的一項調查也為AI廣告潑了一盆冷水。
該調查研究了消費者大腦如何處理AI生成的廣告,結果發現:消費者能直觀地識別出大多數由AI生成的廣告,并認為它們比傳統廣告更缺乏吸引力,從而削弱消費者對廣告以及品牌的整體認知。即使是被認為“高質量”的AI生成廣告,其激發的大腦記憶反應也比傳統廣告更弱。
這可能是因為,在觸發幽默、感動、震撼等深層次人類情感共鳴方面,目前AI廣告與傳統頂尖創意以及人類演員的表演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結語
當品牌開始在黃金檔投放純AI廣告時,并不意味著傳統廣告制作會一夜消亡。
AI帶來的不是簡單的替代,而是一場深刻的重構——它將廣告制作拆解為可規模化自動化的部分與仍需人類智慧閃耀的部分,迫使行業重新思考成本、效率與情感價值的終極平衡點。
本文為「智能進化論」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