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則#38歲年輕媽媽因癌離世#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痛心與惋惜。2020年,杭州的蕾蕾像往年一樣參加常規體檢,卻沒想到B超結果顯示異常。為進一步明確情況,她接受了CT檢查,而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她被確診為“胰腺癌中晚期”,醫生告知其生命或許只剩下3到6個月。
彼時,她的女兒年僅10歲,稚嫩的面龐還對未來充滿憧憬,卻不知母親正面臨如此嚴峻的生死考驗。
2021年7月,在經歷了一系列痛苦的化療后,蕾蕾迎來了腫瘤切除手術。幸運的是,手術十分成功,這讓她和家人都看到了一絲希望。
但命運似乎并未打算放過她。術后僅一年,腫瘤再次無情復發。2023年,38歲的蕾蕾因消化道大出血被緊急送往醫院。在照護病房里,她頑強地與病魔抗爭了70多天,最終還是在清明節前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胰腺癌為什么被稱為“癌王”?
胰腺癌被稱為“癌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胰腺位置較深,發病初期往往沒有典型癥狀,當出現黃疸、腹痛等癥狀時,通常已到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二是診斷難度大。胰腺癌診斷需結合多種檢查方法,如影像學、血液檢查等。但因其位置特殊,易被周圍組織遮擋,增加了診斷難度。
三是惡性程度高。胰腺癌生長速度快,容易侵犯周圍組織和器官,并通過淋巴和血液轉移到其他部位。
四是對化療和放療不敏感。胰腺癌對傳統治療手段敏感性較低,治療效果不理想,尤其是晚期患者,失去根治性手術機會,只能采取姑息性治療,改善生活質量并盡量延長生存期,但復發和轉移風險仍較高。
最后是預后差。胰腺癌總體5年生存率僅約為5%,接受根治性切除術的患者5年存活率也不超過20%,未接受治療的患者生存期大約是4個月左右。因此,對于胰腺癌,預防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
身體出現這5個癥狀,要及時就醫
胰腺癌被稱為“癌王”,早期癥狀隱匿,但若出現以下5個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經常腹痛:這是胰腺癌常見癥狀,多位于上腹部或左上腹,呈持續性或間歇性隱痛、鈍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常在進食后加重,仰臥位時加劇,坐位、前傾位或走動時減輕。
出現黃疸:多見于胰頭癌患者,由于腫瘤壓迫或侵犯膽總管,導致膽汁排出受阻,進而引發黃疸。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小便深黃,大便呈陶土色,還可能伴有皮膚瘙癢。
短期內消瘦和乏力:胰腺癌患者常在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這是因為腫瘤消耗、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因素導致。同時,患者會感到極度乏力,精神狀態差。
經常消化不良:胰腺癌會影響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導致胰液分泌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患者會出現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
異常血糖波動:部分胰腺癌患者會出現血糖異常升高,這是因為腫瘤破壞了胰島細胞,影響胰島素分泌。對于沒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中老年人,突然出現血糖升高,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如何保護胰腺,遠離胰腺癌?
胰腺雖小,作用卻大,保護好它能降低胰腺癌風險,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食物攝入,如油炸食品、動物內臟、蛋糕等。多吃新鮮蔬果、全谷物,它們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有助于維持胰腺正常功能。
2.戒煙限酒: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胰腺細胞,增加患癌幾率;酒精會刺激胰腺分泌,長期大量飲酒易引發胰腺炎,進而增加癌變風險。
3.定期體檢:尤其是40歲以上、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腹部超聲、CT等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問題。
4.積極治療慢性疾?。?/strong>如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控制好血糖,積極治療胰腺炎癥,防止病情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