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見過那種老式座鐘吧?就是那種每到整點就"當當當"響的大鐘。現在你六十歲了,就像那鐘的時針穩穩指在12上——人生最響亮的時刻到了。不過別急著關掉這篇文章,我保證不是來給你上養生課的。
老王頭去年剛退休,頭一個月樂得跟什么似的,天天拎著鳥籠子逛公園。上個月我在菜市場碰見他,整個人蔫得像霜打的茄子。他拉著我說:"老哥啊,現在睜開眼就發愁,這一天該怎么打發?"這話聽得我心里一顫。后來才知道,他閨女給買了智能手機,可那些花花綠綠的APP在他眼里就跟天書似的。
這事兒讓我琢磨了好幾天。六十歲這道坎,說高不高說矮不矮,但跨過去的方式可大有講究。樓下張老師退休后報了個書法班,現在一幅字能賣上千塊;而對門李嬸整天窩家里看電視,去年體檢查出一身毛病。你看,同樣的年紀,活法不同,結果天差地別。
先說錢這事。老劉頭把養老錢全給了兒子做生意,結果血本無歸,現在每月靠兩千塊退休金緊巴巴過日子。銀行工作的侄女跟我說,六十歲以后更要捂緊錢袋子。她見過太多老人被保健品推銷員忽悠,幾萬塊錢買回一堆淀粉片。記住嘍,這個歲數掙錢不容易,但花錢的地方可多著呢。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話一點不假。小區里老趙天天雷打不動走五千步,七十歲的人爬樓梯比小伙子還利索。反觀總躺著刷手機的老周,去年做心臟支架花了小十萬。醫生朋友告訴我個秘密:六十歲以后,每天活動半小時,生大病的幾率能降四成。不用去健身房,甩甩胳膊扭扭腰就管用。
說到吃飯可有講究。隔壁單元孫阿姨頓頓咸菜配白粥,說是清淡養生,結果去年骨折住院。營養師說老年人更得吃肉,特別是魚肉雞肉,補蛋白質還能防骨質疏松。我家那口子現在做飯都用橄欖油,炒菜少放鹽,味道淡是淡點,但血壓穩穩的。
腦子不動會生銹,這話真不是嚇唬人。老年大學里那些學畫畫、彈琴的老人,個個精神頭十足。我表叔七十五歲開始學英語,現在能跟外國游客嘮嗑。科學家說經常用腦的人,得老年癡呆的概率要低得多。不用學多難,每天記幾個新詞,打打麻將算算牌都管用。
交朋友這事特別重要。獨居的老吳整天不說話,后來查出抑郁癥。現在社區組織老人活動,他每周都去下棋,整個人都開朗了。心理專家講,社交活躍的老人平均多活五年。不用交多少朋友,三五個能說知心話的就夠。
兒女有兒女的生活,這個道理越早明白越好。老同事把房子賣了跟兒子住,結果婆媳天天吵架,最后搬去養老院。現在想通了,周末見見孫子,平時各過各的,反而其樂融融。養老院也沒想象中可怕,新式養老院跟賓館似的,還有老伙伴一起嘮嗑。
說到看病可得留個心眼。街口老李被小診所忽悠做全身檢查,花了兩萬八。三甲醫院大夫說那些項目根本沒必要。現在大醫院都有老年門診,掛號費才幾塊錢,該查什么醫生門兒清。醫保卡里的錢省著點花,以后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旅游是個好消遣,但得量力而行。樓上老兩口報了個廉價團,結果天天趕路累得夠嗆。現在學乖了,挑淡季出門,住得好吃得香,玩得才痛快。退休教師老周說得好:"六十歲后的旅行不是趕景點,是換個地方過日子。"
培養個愛好特別重要。我認識個老裁縫,退休后開始收集紐扣,現在家里辦了個微型紐扣博物館,天天有街坊來參觀。興趣不分貴賤,養花喂鳥也好,寫寫回憶錄也行,關鍵是有個念想。社區活動中心王主任說,有固定愛好的老人,精氣神就是不一樣。
科技產品該用還得用。我剛開始也覺得智能手機麻煩,現在天天用手機看新聞、視頻聊天,方便得很。孫子教我用打車軟件,再也不用路邊攔車了。銀行轉賬、醫院掛號這些,手機點點就搞定,省時省力。剛開始可能不順手,多用幾次就會了。
對待生死要看開點。殯儀館工作的遠親跟我說,很多老人整天擔心這個害怕那個,反而活得不痛快。他見過九十多歲還樂呵呵來選墓地的,那才叫活得明白。體檢該做做,有病早治,但別整天自己嚇自己。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六十歲不是終點站,是新旅程的起點。見過八十歲學跳廣場舞的,也見過六十歲就唉聲嘆氣的,全在自己怎么選。老張頭說得在理:"前半輩子為別人活,后半輩子該為自己活了。"
你可能會說,這些道理誰不懂啊?但知道和做到是兩碼事。就像我那個愛釣魚的老伙計說的:"魚竿在手邊,得自己甩出去才能釣著魚。"六十歲后的日子怎么過,全看你今天怎么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