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約峰會,注定會成為一出鬧劇,剛上臺的韓國總統李在明,總算沒讓中國失望,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刻,公開表示自己不去了。
要知道,尹錫悅執政時期,不是北約成員的韓國,年年都受邀參加,各方都知道他打著什么主意,妄圖幫助北約站穩亞太,利用軍事力量干涉地區事務。
再說得明白一點,北約就是沖著中國來的,尹錫悅甘愿充當“帶路黨”,一心推動構建亞太版“小北約”,想要借此壓制中國的崛起,進一步激化中韓之間的政治矛盾。
如今,李在明拒絕參加北約峰會,等于是懸崖勒馬,及時把韓國從大國博弈的漩渦中拉了回來,同時也向西方表明了立場,用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上臺前的涉華承諾。
李在明拒絕出席北約峰會
當然,李在明的拒絕,或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滿被特朗普“放鴿子”。
之前,加拿大召開G7峰會,李在明是參加了的,說明他并不排斥深化與西方的關系,但特朗普中途坐飛機走了,導致兩人定好的會晤也不了了之。
雖然韓方聲稱美方已經打了招呼,但李在明剛剛上臺,要說心里沒有想法,恐怕是不可能的。不過,哪怕沒有這件事,李在明也不會參加今年的北約峰會,而且他也不是第一個說“不”的人。
這次北約峰會的主題,并不是對外,而是對內。什么意思呢?特朗普已經早早提出要求,敦促其他參會國必須將軍費開支,提高到GDP的5%以上。
特朗普要求北約成員提供軍費開支
西班牙第一個拒絕,首相桑切斯當即表示不可能,畢竟對該國而言,特朗普等于是在要求他把軍費支出,直接提高4倍,這種程度的擴大必然引起西班牙人的不滿。
令人意外的是,之前在構建亞太版“小北約”一事上,態度最為積極的日本,這回也不給特朗普面子,日媒透露,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考慮不出席北約會議。
此外,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這次也不一定會參加,因為去年他就缺席過一次,今年也沒給個準信。
不難看出,這些美國的亞太盟友,面對中美博弈的形勢變化,開始變得越來越猶豫,對美國的信任也跌至了最低點,哪怕是日本,都對特朗普這位“二進宮”的美國總統,沒有什么好感。
多國對特朗普說不
特朗普恐怕也沒想到,自己原本打算借著這次的北約峰會,在西方世界狠狠立威,逼迫北約成員承擔更多的防衛責任,結果得到的只是一片反對之聲。
其實這也不奇怪,如果美國不再庇護成員國,那么北約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呢?各國又何必對美國唯馬首是瞻?
所以,特朗普的失勢是必然的結果,他只想享受美國的地位,卻不想擔負美國的責任,最后只會是眾叛親離。而且,特朗普向全球發動的關稅戰,還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過程。
最后,再說回李在明,拒絕代表韓國靠近北約,說明他希望修復跟中國的關系,這不由得讓人期待,他曾許諾上臺就取消“薩德”,如果他能趁熱打鐵,無論是中韓關系還是半島局勢,或許都能重回正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