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期限臨近,韓國急于和美國達成協議,特朗普政府趁機“獅子大開口”,事到如今,李在明也該做出選擇了。
日前,美方提出了一系列讓韓國“難以接受”的要求,導致關稅談判難以取得進展。
大致可以概括為:要求韓國成立投資基金、開放農業市場,解除貿易壁壘、保障美國商業活動等。
這些條件對于韓國來說,幾乎可以說是“喪權辱國”,無論接受哪條,都足以傷筋動骨。
比如美國要求韓國成立投資基金,用于推動韓企在美投資。
其要求的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相當于韓國一年國家預算的80%,光是如何籌集出這筆資金,對韓國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目前看來,特朗普這是在逮著韓國薅。
韓國越是急切地想和美國談妥,美國反而越是將條件抬高。
一方面,這也體現了特朗普“商人本質”,壓榨韓國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這也是對李在明的警告。
自李在明上臺,其多種行為做法,均表現出其不完全“親美”的態度。
甚至在7月15日,韓國國防委員人事聽證會上,韓國國防部長安圭伯表示,李在明政府的目標之一,是在任內從美方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
盡管事后李在明政府澄清稱,這是安圭伯個人言論,但韓國歷屆政府,一貫存在收回戰時指揮權,提升國防自主性的呼聲,李在明確實有可能會在未來推動此事。
在這件事上,美國的態度又至關重要了,特朗普確實可能歸還戰時指揮權,但這也得需要韓國拿出足夠的籌碼去交換。
或許,現在特朗普索要的資源,錢財,便是換取戰時指揮權的籌碼之一。
目前的韓國,盡管主權沒有完全淪陷,但過于依賴美國的現狀,也是相當嚴肅的問題。
但在經濟不振、社會問題叢生的現階段,日本也好、韓國也罷,四千億美元的基金,確實是對兩國經濟的釜底抽薪。
但相比關稅的直接壓迫,這種以投資換取關稅降低的行為,未嘗不是一種權宜之計。
或許,特朗普的目的就是在此,通過讓日韓等國投資以恢復美國的制造業水平,一開始的高額關稅,只是慣例的施壓和美國的障眼法罷了。
假如李在明接受了美國的條件,也將進一步加深美韓兩國的綁定,像現在這樣,盡量保持中立、在中美之間周旋的做法,特朗普肯定不會允許了。
選中國還是美國,這是李在明目前必須做出的選擇。
如果接受了美國的條件,那么韓國的自主化,肯定將推遲,經濟也將持續低迷,在一段時間內肯定無法翻身。
如果不選擇美國,韓國將面臨美國的關稅大棒,經濟遭受打擊,甚至軍事威脅。
換句話說,無非是輸多輸少的問題。
而日韓一旦低頭,特朗普的詭計得逞,美國在經濟上將續上一命,甚至可能成功建設獨屬于美西方的統一市場,而這也將延續美國的霸權。
美國發動貿易關稅戰實質目的是通過收割自救。美國已經自身難保,已經管不了什么盟友不盟友了,能搜刮多少價值,對特朗普來說都是贏。
但在美國衰弱的當下,如果韓國、日本甚至歐盟,破釜沉舟,在外交政策上實現徹底的大轉變,放棄美國,對抗美國,是有可能構建全新的世界格局的。
在這個關鍵節點,李在明究竟會如何選擇,美國的野心會不會實現,就看接下來的局勢發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