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正式發布,起售價25.35萬元,這個價格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Y。發布會后,小米官方宣布,新車在三分鐘內大定突破20萬臺。20萬臺的訂單,這絕對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里程碑。作為一款小米汽車首款suv車型,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高的訂單量,這在全球汽車行業都是罕見的。按理說,這應該是值得國人驕傲的事情,國產新能源車終于有了叫板特斯拉的實力。但奇怪的是,網上并不是想象中的一片歡呼,反而有很多質疑和冷嘲熱諷的聲音。
一、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不少人質疑20萬的訂單量
小米yu7作為對標Model Y的國產新能源車,能在三分鐘內拿下20萬臺大定,這無疑是為國產汽車爭了一口氣。要知道,特斯拉Model Y在國內上市時,也沒有這么夸張的訂單量。小米作為后來者,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說明產品力確實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25.35萬元的起售價,比Model Y便宜一萬元,但配置和性能卻不輸對手。這樣的產品策略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就是要用高性價比來搶占市場。從商業角度看,小米這一步走得相當漂亮。國產新能源車能有這樣的表現,理應受到稱贊和鼓勵。但現實卻恰恰相反,很多人對這個20萬臺的數字表示懷疑,甚至有人直接說這是造假。
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這三個原因值得反思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我認為有三點可講。
第一是三分鐘20萬臺的訂單量確實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這個數字太夸張了,遠超國內其他新能源車企的首日訂單量。即便是特斯拉,在國內也沒有過這樣的表現。汽車是大件商品,不是手機,消費者下單前通常會慎重考慮。三分鐘20萬臺,意味著每秒有超過1000人下單,這個速度讓人難以置信。很多人覺得,這不符合常理,懷疑小米是不是在玩數字游戲。畢竟,大定的定義可以很靈活,有些車企會把點擊預約、支付小額定金都算作大定。小米沒有詳細說明這20萬臺的具體構成,難免讓人產生疑問。
第二是汽車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各家都有忠實的粉絲群體。小米作為跨界造車的后來者,自然會遭到一些友商粉絲的攻擊。這些粉絲不愿意看到小米成功,會想方設法貶低小米yu7的成就。他們會抓住一切機會質疑小米的數據,放大產品的缺點,甚至編造謠言來抹黑。這種現象在手機行業就很常見,現在延續到了汽車領域。有些攻擊是出于對品牌的忠誠,有些則是純粹的惡意。這些人不在乎事實如何,只想看到小米失敗。這種不友善的競爭環境,讓小米yu7的優異成績蒙上了一層陰影。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部分國內消費者還沒有完全適應國產新能源車的崛起。長期以來,國產車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低端、廉價、質量差。雖然近幾年國產新能源車有了長足進步,但改變人們的固有印象需要時間。很多人潛意識里還是覺得國外品牌更靠譜,對國產車的優秀表現本能地持懷疑態度。當他們看到小米yu7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時,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質疑。這種心理上的不適應,讓小米yu7的突破性成績反而成了被攻擊的理由。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汽車行業,在很多領域都有類似情況,國產產品要獲得全面認可還需要一個過程。
三、寫在最后
小米yu7的20萬臺大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即便這個數字有一定水分,但能引起如此大的市場反響,本身就說明產品是成功的。那些質疑和冷嘲熱諷的聲音,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小米yu7太受關注了。人們對國產新能源車的期望越來越高,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這其實是好事,說明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國產車的低端定位,開始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它們。小米yu7面臨的質疑,是所有國產高端產品都要經歷的階段。只有經得起這種考驗,才能真正贏得市場的尊重。從這個角度看,那些奇怪的現象也就不那么奇怪了,它們只是國產汽車崛起過程中的必然反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