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全面掌握空中加油技術,即既開發出了加油機,又擁有受油機,且飛行員具備相關技能,中國是繼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之后的,全球第五個做到這件事的國家。而今,在聽起來頗為高端且帶有滿滿科幻感的“太空加油技術”方面,中國則似乎走到了全世界的前面,很可能成為了全球首個實現在軌加油的國家。
美媒稱中國可能完成了兩顆衛星的在軌加油
據美媒《太空新聞》報道,根據多家航天監測機構的披露,中國于近期在GEO軌道上完成了一次可能為在軌加油操作的技術演示。具體來看,美國私營商業航天檢測公司的分析人員發現,中國于2025年1月發射的試驗衛星“實踐-25”,在前不久與另一顆名為“實踐-21”的衛星發生靠近,并可能以近距離同步并行飛行的方式進行了燃料加注。有美國專家稱,這很可能是全球首次在GEO軌道上實現的此類任務。
作為美國第六大軍種的太空軍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中提到,美國太空軍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時間來探索在軌加油方案,但迄今仍未有實質性進展,這可能導致美國在這一關鍵技術領域被中國所超越。另有軍事分析人士則稱,該技術具有一定的軍事意義和價值,他們呼吁美國應重新評估自己的太空戰略,將更多的精力放到高軌道競爭、在軌維護和抗干擾能力等方面。
衛星攜帶的燃料罐
好吧,該怎么說呢?果然是典型的“美式思維”,但凡中國在某一方面、特別是尖端技術方面可能取得了某些突破,部分美國人就立即將話題方向往軍事層面去引導,進而帶出一股子早已令人感到無聊的所謂“中國威脅論”的味道。看起來,想讓他們改掉腦中的套路和刻板印象,儼然是不太可能了。但僅從技術層面來看,由太空中的衛星向在軌運行的另一顆衛星實施“太空加油”,這無疑是極其新穎且先進的技術
衛星兩側張開的太陽能電池板
在這里可能有人就要問了,在軌運行的衛星不是大都以太陽能電池來提供能源嗎,莫非其也像常見的汽車或飛機那樣,需要搭載專門的燃料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肯定的,即衛星在運轉過程中,并不只依賴于入軌后張開的太陽能電池板所收集到的太陽能,而是也需要消耗自身攜帶的其他燃料
兩顆衛星互相靠近示意圖
就以報道中提到的“兩顆中國衛星可能在GEO軌道上進行了燃料加注”為例,GEO軌道屬高軌道,高軌道衛星常用的燃料主要為煤油、液氫、液氧和液氧甲烷等液體燃料。尤其是當衛星需要大幅度調整軌道高度和進入某一新的運行軌道時,僅憑有限的太陽能是很難完成相關作業的,此時就需要以消耗此類燃料的方式讓衛星所搭載的火箭發動機工作,然后實現變軌
很多報廢衛星往往只是燃料耗盡
也正因如此,對于一顆衛星來說,其運行壽命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燃料消耗情況。很多時候,一顆可能在軌運行了數年的衛星,即便其他精密電子元器件并沒有老化,仍可持續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但只要其用光了自身攜帶的燃料,就只能因此而失去使用價值,淪為報廢衛星和“太空垃圾”。于是乎,在軌加注燃料的可能性,就成為了各航天技術大國探索的一大方向。
在軌加注有望對衛星實現延壽
而今,倘若美媒在報道中提到的事情是真的,即“中國確實成功進行了一次在軌加注操作”,那其中的意義究竟有多么大,恐怕已經不用再多說了吧?光是在大大提升衛星的使用壽命、任務周期和對地球的探測范圍,以及降低在軌衛星體系的運行成本等方面,就有著無與倫比的價值。至于說美國人心心念念的所謂“該技術的軍用價值”,就讓他們自己琢磨去吧,反正中國始終堅持和平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但正如海外利益那樣,我們的太空利益也不容任何人侵犯。最后再說一句:“作為美國六大正規軍種之一的太空軍,你們加油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