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啄木鳥
一只灰雁
三只灰喜鵲
人愛鳥,鳥護林,天空中的“精靈”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生態的喜愛。那么,西安地區這些“藍天精靈”分布情況如何?哪些看似普通的鳥其實是受保護動物?看到受傷小鳥應該怎么做?……
近日,記者采訪了西安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二級調研員劉秋蓮,為市民帶來家鄉鳥類知識科普,希望大家一起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共同加入到愛鳥護鳥行動中來。
咋分布?
西安是眾多候鳥遷徙途中的“中轉站”
“西安地區的鳥類種數非常豐富,這是因為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劉秋蓮說,西安是我國南北地理、氣候和生物地理的分界線和交匯過渡地帶,境內海拔高度差異位居全國各城市之首。
據了解,西安市的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資料中,能夠查閱到的只有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西安地理志》,首次記錄了西安地區一共有248種鳥類。
為摸清底數,西安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于2016年至2019年進行了真正意義上的“西安市第一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西安市的鳥類一共有415種,分屬于21目71科。根據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調查,2023年年底,西安野生鳥類種數為456種。截至目前,又新發現11種新鳥種,目前西安的野生鳥類種類總數為467種。
鳥類的空間格局分別為山地、平原、城市、郊區、濕地、旱地;時間格局分別為四季、繁殖季、越冬季和遷徙季;根據居留類型主要分為留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西安位于我國四大候鳥遷徙路線的中部,是眾多候鳥遷徙途中的“中轉站”。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以往在城市間往返棲息、南渡北歸的候鳥,近年來也選擇在西安留駐。
咋區分?
我國鳥類有六大生態類群
據劉秋蓮介紹,全世界鳥類有一萬多種,一共分成了八個生態類群,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國只有陸禽、游禽 、涉禽、攀禽、猛禽以及鳴禽六大生態類群。
陸禽,顧名思義跟陸地關系更密切。其最大的特征是后肢強壯,善于行走,善于奔跑。覓食和一些繁殖活動都是在地面完成。此外,它的嘴往往還特別會啄食,甚至可以刨土,實際上雞就是一個模型。雉雞類(野雞類)都屬于陸禽。不管是長尾雉、鷴、錦雞、馬雞,凡是雉雞類的都是陸禽,還包括斑鳩和鴿子。
“游禽,很好理解,能游的鳥,大家就想到鴨子,其實游禽遠遠不止鴨子。”劉秋蓮說,比如鵜鶘、鸕鶿、各種鷗等,只要是腳上長蹼的鳥,都可以歸到游禽里面。
大雁也屬于游禽,西安地區能見到的大雁有短嘴豆雁、灰雁、斑頭雁等。也包括白眉鴨、赤麻鴨、羅紋鴨、斑嘴鴨、鳳頭潛鴨、針尾鴨,雖然都叫“鴨”,但是形態舉止都不一樣。冬季的渭河、灞河是非常適合看鴨子的地方。對初學觀鳥的人來說,最好是去這些鳥種多,并且鳥類能長期生活滯留的地方。
涉禽的“涉”實際來講就是要站在水里,涉禽里面有一些白色的鷺。比如大白鷺、中白鷺和白鷺,白鷺過去叫小白鷺,它春天的羽毛,也就是過夏的羽毛、繁殖羽,和冬天羽毛是不太一樣的。在西安繁殖的,以最小的白鷺為最多。
攀禽指腳趾發生了特異變化的鳥的類型,如啄木鳥、北京雨燕、杜鵑、戴勝、翠鳥、鸚鵡等。猛禽包括三個目:鷹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鸮形目指的是貓頭鷹,西安地區有12種。大小不一樣,大的可以有五六十厘米這樣的一個體長,小的就比手掌還要小。
鳴禽得名于其鳴叫器官高度進化,能夠產生很復雜的、音韻多變的叫聲。像百靈鳥、畫眉、黃鸝,這些鳥都是能鳴善唱的。鳳頭百靈在渭河邊就能看到,在山間的平原地帶也有。
“如果我們在野外見到一只鳥,不認識它,首先是想想它屬于哪個生態類群。知道大類群后,再去查找圖譜,或者圖鑒,根據它的顏色、形態等找它的名字,這樣我們對鳥的認識就會更進一步。”劉秋蓮說。
咋辨別?
看似“普鳥”實則受法律保護
在西安藍天中唱歌的精靈們,無論是否是“明星”,都在生態系統中有著獨特的價值和作用。郁郁蔥蔥的秦嶺中,朱鹮、紅腹錦雞、金雕等“明星”鳥類在這里悠然棲息,此外,還有許多看似普通的小鳥,同樣也受法律保護。
畫眉鳥,其外形頗具特色。它的翅膀寬大較圓,從喉部到胸部呈棕黃色,上面分布著褐色縱紋,胸部還有黑色縱紋,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繪制的圖案。這樣的羽毛配色,讓它在林間穿梭時,既顯得靈動又不失隱蔽。目前,畫眉鳥已從原來的“三有”保護動物調整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
麻雀,可謂是中國最常見、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俗名家雀,它們雌雄同色,喜群居,種群生命力極強,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目前,其作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隨意捕捉、傷害它們都是違法行為。
家燕,是雀形目燕科燕屬的鳥類。它的頭頂、頸背部至尾上覆羽為帶有金屬光澤的深藍黑色,翼亦為黑色,飛羽狹長,顯得格外輕盈靈巧。它們常常在屋檐下筑巢,以蚊、蠅等害蟲為主要食物。作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家燕的生存需要大家共同呵護。
喜鵲,別名包括鵲、鳥、麻野鵲等,是雀形目鴉科鵲屬的鳥類。它體型中等,體長約為38厘米-48厘米。雄鳥色彩搭配獨特,極具觀賞性。喜鵲在民間被視為吉祥的象征,深受人們喜愛。目前,喜鵲也被列入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的范疇,我們應當尊重和保護它們的生存空間。
野雞,又名環頸雉,是雉科、雉屬的一種走禽。其體形較家雞略小,但尾巴卻長得多。雄鳥和雌鳥羽色不同,雄鳥羽色華麗,多具金屬反光,翅稍短圓,在陽光下格外耀眼。作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的一員,野雞的存在對于維持生物多樣性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畫眉、繡眼、百靈、靛頦等傳統“四大籠養鳥”已升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個人無證飼養即違法。
費氏牡丹鸚鵡、紫腹吸蜜鸚鵡、綠頰錐尾鸚鵡、和尚鸚鵡等屬于保護動物,但已納入標識試點,個人可以購買加載專用標識的鸚鵡個體作為寵物飼養,但不能用其進行人工繁育,開展經營活動。
咋救助?
不鼓勵市民自行救助野鳥
“野生動物救助是件非常嚴肅十分專業的事。”劉秋蓮說,發現受傷鳥類時,請立即撥打屬地林業部門電話,勿擅自喂食或處理;遇幼鳥掉落,可先觀察親鳥是否在附近,切勿盲目“撿回家”。
不鼓勵普通市民自行救助野鳥,首先野鳥在自然狀態下因疾病、受傷等原因死亡,本身就是自然選擇機制中的一環,經由這樣的優勝劣汰,可以使得野鳥族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得更強大。
另外,野鳥本身可能攜帶病原,如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救助過程中,可能發生雙方的交叉感染。即便沒有病原,猛禽類鋒利的足喙也可能給救助者帶來傷害。
“還有一種情況,春季野鳥受傷的情況多發生于幼鳥學飛出巢,此時往往親鳥會在附近負責照料直至幼鳥獨立生活,因而人類的幫忙可能是多此一舉。”劉秋蓮說,此時把幼鳥帶回去飼養反而可能增加幼鳥的死亡率。有時候幼鳥看似處于“不能飛”的狀態,但并非其真的不能飛,也可能是由于高度恐懼而陷入應激狀態。此時,減少對它的打擾,是更為可行的對策。不合適的照料可能會使鳥類處于應激狀態,甚至引起致命的生理反應。
那么,怎樣才是正確的救助方法呢?劉秋蓮說,在路上,如發現不能飛的鳥類,建議安靜離開。條件允許,也可以使用塑料瓶蓋接少量純凈水放在一側供鳥類補充水分。不要強行喂它米粒、生肉或者餅干等食物。
如果遇到受傷鳥類位于馬路中間等確實有被車輛碾軋的危險,可以用柔軟的衣物、紙箱或塑料袋輕輕捧起鳥類,在附近較為隱蔽的草叢或者稀疏灌叢下放生,千萬不要私自帶回飼養。救助過程中,請盡量避免直接接觸鳥類。施救之后,回家要認真洗手并對衣物消毒。對被困或其他確需救助等情況,請直接聯系當地林業部門。
日常生活中,也不要購買國家保護鳥類及其制品,切勿隨意私自“放生”外來物種,以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
“對于野鳥來說,比起救助,它們更需要棲息地,遠離環境污染和人為獵捕等的威脅。”劉秋蓮說,保護鳥類,就是保護生態平衡,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增強保護意識,不隨意打擾、傷害這些“藍天精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