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鶴當選拉薩市“市鳥”
桑新華
2025年2月21日,經拉薩市第十二屆人代會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決定:黑頸鶴為拉薩市“市鳥”。市文旅局于6月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這一決定。黑頸鶴憑借其獨特魅力,贏得了廣大市民的喜愛與認可。
“國鳥”、“市鳥”是一種以鳥為載體的文化。候選鳥類需承載民族精神或文化象征意義。例如1782年,美國國會就通過的“白頭海鷹”為國鳥,它象征著自由、勇敢與探索精神。目前,約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確立了國鳥。我國的候選國鳥,一是丹頂鶴,二是紅腹錦雞,都是民眾心中的吉祥鳥。評定“國鳥”或“市鳥”即可強化國家或城市的文化象征、提升生物保護意識,還反映在民眾的情感寄托。
拉薩市慧眼識珠,捷足先登,把黑頸鶴評選為“市鳥”,這即是一種生態保護行動,更是城市品牌提升的契機。通過評選“市鳥”,來樹立拉薩連接自然、文化、旅游、經濟紐帶的形象,打造拉薩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旅游推廣的亮麗名片。
黑頸鶴是全球15種鶴類中唯一一種繁殖和越冬都在高原地區的鶴類,世界上95%的黑頸鶴分布在我國境內,屬我國的特有鳥類,國家一級保護,被譽為“鳥類大熊貓”。
黑頸鶴因其頸黑如墨而得名,頭頂朱砂,身披白中微灰的素羽,黑色尾羽,腿腳修長,立于濕地之中,儼然一位高貴的紳士。每至晨昏,便聞其清亮的鳴聲響徹數里,高亢而清越,使人不禁想起高原的空曠與寂寥。
此鳥生性機警,見人總遠遠躲避。它們雜食,草根、昆蟲、小魚,皆可食之。春末夏初育雛于藏北那曲市一帶的濕地,冬季則南遷至雅魯藏布江流域。飛行時頸足伸直,成一字形或人字隊形,頗有紀律。
西藏高原,天高地迴,空氣稀薄,紫外線強烈,而黑頸鶴竟能適應如此環境。它們在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的濕地棲息,與雪山、草地、湖泊相映成趣,構成了高原獨特的生態畫卷。
西藏人民歷來視黑頸鶴為吉祥鳥,不捕不殺?!皾嵃椎南生Q,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到理塘轉一轉就會回來?!边@首在西藏家喻戶曉的民歌中提到的“仙鶴”,就是黑頸鶴。近年來,政府設立了自然保護區,嚴禁破壞濕地,使鶴群得以繁衍生息。每逢冬季,常見農牧民撒青稞于野,供鶴啄食。鶴在這片土地上是不怕人的,有時竟踱至帳篷附近,與人相安無事。
每一只黑頸鶴的翅膀上,都馱著高原的藍天。它們的存亡,不僅關乎一種物種的延續,更關乎人與自然的長久和諧共存。拉薩此舉可謂一個良好開端,喚起更多人對高原生態的關注。
但愿這高貴的舞者,永遠在西藏的天地間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桑新華:1954年12月生,山東省肥城市人。中共黨員,大學學士。2002年任泰安市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其間兼任泰安高炮預備役政治部副主任。2015年退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第七屆作家大會代表。
作者:桑新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