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菲律賓軍方表態稱歡迎美國在其境內部署第二套“堤豐”中程導彈系統,甚至宣稱此舉有助于訓練本國軍隊。
這種公開為美方擴軍背書的姿態,在南海緊張局勢下無異于火上澆油。
而中方也不再保持此前的克制,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明確表示,當前局勢已不是“親美或親中”的選擇,而是在“對話與沖突”之間作出抉擇。
與此同時,菲律賓副總統莎拉也公開批評馬科斯過于親美。
過度親美
中方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從黃巖島的最新對峙可以看出,菲律賓公務船不僅無視中方海警多次喊話,反而執意沖闖,最終遭到水炮驅離。
這已不是孤立事件,而是馬科斯政府一貫路線的延續。
上任以來,他拋棄了前任杜特爾特時期“對美疏遠、對華務實”的戰略,轉而與美軍進行深度捆綁,不僅恢復并擴大軍事合作,還允許美方在菲律賓多地建立新基地和永久駐軍。
尤其是在當前美國將戰略重心從亞太轉向中東之際,馬科斯政府仍執意扮演“東南亞前哨”的角色,甚至不惜把南海作為試探中國底線的棋盤。
但馬科斯顯然誤判了局勢。就在菲律賓高調叫囂對美導彈部署“歡迎”的同一周,美國將其在亞太的兩艘航母“尼米茲”號和“卡爾·文森”號全部調往波斯灣,亞太地區航母戰力一夜間歸零。
這意味著,菲律賓一旦與中國發生直接沖突,所倚仗的“靠山”恐怕連“場面話”都未必來得及說清。
南海的危險游戲正在失控,而馬科斯卻還在為國內贏取政治籌碼,不斷挑起區域緊張。
這一切也讓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看到了破局的窗口。
近期,她在澳大利亞演講時直言不諱地批評總統的對美政策,強調菲律賓在中美之間不應被迫選邊,而應保持獨立與中立。
她指出,南海并不代表中菲關系的全部,強調和平與合作才是國家長期穩定的根本。這番話不僅是在對馬科斯路線的公開挑戰,更像是一場早已醞釀的政治反擊。
莎拉的表態不僅在外交層面引發廣泛關注,也在國內政壇掀起波瀾。
目前針對她的彈劾案已經三次被參議院駁回,她借機搬出憲法條款反擊,稱一年內不得對同一官員重復彈劾。
與此同時,小馬科斯派系在中期選舉中的表現不佳,也為莎拉整合在野勢力提供了契機。
若未來國會重新洗牌,她有望主導對南海政策的重新設定,甚至成為新一輪“路線轉折”的核心人物。
時間不多了
這場圍繞南海展開的權力博弈,也正好映射出中菲關系的多重維度。
對中國而言,菲律賓一面在海上挑釁,一面又申請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前后矛盾。
雖然菲方卡在地理分組的有利窗口期,但其一系列激進舉措可能引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反感,尤其是非洲票倉多與中方關系密切,一旦中國表態反對,菲律賓的夢想很可能再度落空。
更為關鍵的是,在菲律賓忙于“敲鑼打鼓式碰瓷”的同時,中國已經悄然調動外交資源,對東盟展開穩固與拉攏。
就在菲律賓公務船連續五天在南海滋事的當口,中方分別邀請新加坡總理與泰國議長訪華,并通過高規格接待釋放合作誠意。
相較之下,馬尼拉方面則明顯被排除在區域合作的軌道之外,淪為東盟中的“另類孤島”。
中方此舉,不僅是在以合作穩住周邊,同時也是以“多邊包圍”方式倒逼菲律賓回到談判桌上。
可以說,南海風暴的焦點,正在從簡單的島礁糾紛演變為區域秩序的博弈場。
中方通過軍事威懾、外交差異化和經濟預期管理,多線壓制菲律賓冒進行為;而菲律賓內部也因外交失衡而裂痕加深。
副總統與總統路線的分化,不僅反映國內政治格局的重組,也可能預示中菲關系的再一次轉彎。
如果莎拉成功借此重拾杜特爾特時期的中立務實路線,那么南海或許還有回旋余地;
反之,若馬科斯繼續執迷不悟,等待他的恐怕不僅是來自中國的壓力,還有國內政壇的徹底反噬。
中方大使的話語已經發出警告,菲律賓的動作已被貼上“危險標簽”。
是繼續為美國人甘當棋子、賭上國家安全和發展機會,還是認清形勢回歸理性外交軌道,留給馬科斯政府的時間,恐怕已經不多了。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