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夾在中間的徐州,像顆蒙塵明珠少有人關注。十年前的徐州人,總在解釋“屬于江蘇但不算蘇南”的尷尬。京滬線上的旅客,寧可繞路也不愿在徐州多停留半日。
就連本地人,也常自嘲“除了挖煤還能干點啥”。轉機從地鐵軌道延伸開始,2021年地鐵二號線串起老城新脈。戶部山明清建筑群拆圍墻變文創街區,煤港路紅磚廠房成網紅直播基地。
2023年春“凌晨兩點的燒烤之城”視頻爆紅,云龍湖畔停車場周末再沒空過。
伏羊節借新媒體成全國吃貨狂歡,九里山古戰場實景演出場場爆滿。社區巴士開通,王嬸去鼓樓廣場綜合體只需十分鐘。
兒子兒媳不再總想著外遷,家門口就能享優質生活。城市規劃師老李感慨,徐州沒建摩天大樓,卻砸資金改造180個老舊小區。廢棄鐵路變櫻花綠道,這種“笨辦法”收獲市民好口碑。
回龍窩茶館老板說,地鐵站浮雕、陶罐造型垃圾桶,是把老祖宗寶貝穿在身上。徐州逆襲奧秘,藏在連續三年七成財政投民生的文件里。
博物館開放到晚上九點,公園長椅為老人加裝扶手,高架橋隔音墻種上凌霄花。
點滴細節堆出外地人的“莫名舒適感”,徐州悄然變潮。燒烤攤主老周的女兒直播羊肉切片,天南地北客人驚嘆徐州變化。
淮海國際陸港在建將通亞歐大陸橋,生物醫藥產業園吸引海歸博士。本地人更期待家門口變化,22公里城市綠廊、12座口袋公園待開放。省政府會議顯示,徐州創新平臺成果顯著,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十大創新產業集群規模破7800億,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六年躍升六位。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網聯”加速,工程機械形成“1+100+1000”創新矩陣。
氫能產業發展加快,深地科學實驗室攻關關鍵技術。區域合作上,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2000列,產業投資基金達20億元。
2025年計劃實施300個重大產業項目,年度投資預期超千億。人才吸引成效明顯,2024年底新增就業近10萬,招引高校畢業生4.
3萬。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從“進一門”到“一網通辦”,數據跑路提效率。
首店經濟成亮點,盒馬首店開業三天客流17萬,帶動商圈人氣爆棚。茶飲、汽車、娛樂等首店落戶,2024年新增200多家,激活消費新動能。
我個人認為,徐州沒追高大上,而是踏實改老城、惠民生,這才是發展真章。城市競爭進入精細化賽道,徐州的蛻變藏著中國城市進化新答案。你記憶中的家鄉是否也在變?
評論區聊聊你眼里的城市新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