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7日報道稱,“著名戰地記者”盧宇光在庫爾斯克因烏軍無人機襲擊而受傷。
雖然庫爾斯克代理州長稱診斷為“開放性顱腦損傷及頂葉腦挫傷”——看上去似乎傷勢很重——但當地醫院檢查后發現“只是頭部受了皮外傷”,盧宇光本人也決定不住院治療。
該消息發布后,大大小小的宣傳機構密集轉發,重點突出其“中國電視臺鳳凰衛視記者”的身份。
本人雖然每天都查看數十家媒體的戰爭新聞報道,但從來不看任何宣傳,所以對盧記者只知其名、不知其人,甚至不知道他是一名“著名戰地記者”。
今天早上“惡補”了相關消息后發現——
1.他的所謂戰地報道愛(俄)憎(烏)分明,基本都是站在俄方立場宣傳這場戰爭,且在言語之間不乏對俄兵的贊譽。
這與我所了解的戰地記者的職務素養完全不一致。
瑪麗·凱瑟琳·科爾文是歐美家喻戶曉的戰地記者,報道過包括巴以沖突、車臣、科索沃在內的20世紀末幾乎所有的沖突,在戰地采訪中被炸瞎了一只眼睛、震聾了一只耳朵。
即便如此,她仍然奔走在戰場上。2012年在敘利亞的時候,敘政府軍識別出其所在的臨時中心后,敘軍基于要殺掉“任何踏足敘利亞領土的記者”的決心,向該地點發射火箭彈,科爾文當場死亡。
她對自己戰地記者的工作是這樣說的:“我注重的是戰爭中的人性,我想告訴人們戰爭究竟是個什么樣子,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戰爭證人。”
像科爾文這樣的戰地記者,全世界數不勝數,正是他們定義了“戰地記者”的概念。
我曾和一位在烏克蘭前線的李姓獨立記者微信聊過幾次,他告訴我,無論內心有多么強烈的情感,他寫的報道都只介紹發生了什么事,絕不會表達立場和傾向性。
和他們相比,盧記者與其說是戰地記者,不如說是戰地宣傳員。
2.盡管各宣傳機構一再稱其為“鳳凰衛視記者”,但我打開他的微博,卻發現其身份認證為“媒體人、(俄羅斯)電視臺記者”。
這是他本人填寫的資料,其中根本沒有提及他是鳳凰衛視記者。我印象中他很久之前的認證是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有合理的理由推測:盧記者跳槽了。
3.俄烏戰爭暴發以來,他(和和他的攝影團隊)是唯一獲得伴隨俄軍采訪的外籍“戰地記者”(這里必須加引號)。
2022年11月,他“報道”稱俄軍摧毀烏軍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發射器,其使用的殘骸視頻被發現是加拿大YouTuber博主克拉倫斯·卡特的汽車改裝視頻中被燒焦的雪佛蘭車載收音機。
這次造假令他“聲名大振”。
綜上,我個人的看法是,作為敵軍的宣傳員,這個人所穿防彈衣上的“PRESS”字樣,不過如禿子頭上的幾根毛而已,是烏軍的合法打擊目標。
事發之后,俄方將其定性為“恐怖主義襲擊”。
有鑒于此,我想再介紹兩件事——
其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官方網上發布信息稱,截至2025年4月4日,至少有22名烏克蘭記者在戰地采訪時遇難,該組織為此專門培訓了近200名烏克蘭檢察官,以便戰后進行刑事訴訟。
其二,27歲的烏克蘭獨立記者羅什奇娜被俄方羈押并在此期間死亡。遺體經紅十字會交還烏方后,醫檢人員發現其遺體有明顯的酷刑痕跡:頭發被剃光,眼睛、大腦及喉頭均被摘除……
寫到這里,我想批評一下烏軍:戰斗技能有待提高。
不過,說實在的,烏軍的戰斗技能比敵人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繼6月1日烏克蘭安全局“蜘蛛網行動”炸毀俄軍41架飛機之后,今天凌晨再傳佳績。
烏克蘭特種部隊(SSO)昨天發布消息稱,他們再次摧毀了距離邊境400公里的俄伏爾加格勒地區的馬尼夫卡空軍基地中的4架蘇-34戰斗機。
至此,俄方163架蘇-34戰斗機已損失38架。
這是“蜘蛛網行動”的延續,相信它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昨天,烏國無人系統部隊第413“突襲”營的操作員摧毀了一套金國制造的M1991多管火箭發射系統。自殺式無人機擊中制導裝置,隨后所有彈藥全部引爆。
除了特種作戰,在盟友的幫助下,烏克蘭正在全面提升其軍事能力。
26日,烏克蘭防長烏梅羅夫通報,烏方正和參與拉姆施泰因模式的50多個國家合作,啟動一項聯合生產武器的計劃。
他介紹說:“烏克蘭與世界最大的武器制造商已達成21項本地化生產協議,另有多達10個海外項目。所有項目都處于不同階段——有些已經達成最終協議,有些仍在談判中。”
這些項目中的大多數都在烏克蘭國內,少數在歐洲其他國家,大量生產裝甲車、無人機、火炮和各類彈藥。它們不僅可以為烏克蘭抗戰提供軍事保障,還為戰后的自我保護奠定軍事基礎。
近日,烏克蘭無人機制造商TAF Drones表示,其支持人工智能的“最后一英里”模塊已符合北約軍事用途標準,即將投入大規模生產。
使用這種模塊的無人機,被電子戰 (EW))干擾而導致通信中斷時,可以通過機載圖像識別自動飛向目標。其追蹤固定目標的距離可達500米,瞄準精度高達1米;追蹤移動目標的最大距離為150米,在時速60公里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鎖定目標。
在一場長期的消耗戰中,效率才是取勝的關鍵。因此,根據交戰兩軍的效率,完全可以推演出勝敗之勢。
當地時間6月27日,PT對記者稱,他已準備好與烏方舉行第三輪“和談”,并表示“完全有可能”與川普舉行會晤。
形勢不妙,又準備利用川普了。
他還宣布,俄方將于2026年開始削減軍費開支,以回應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的計劃。
這等于是說——我們愛好和平,因此削減軍費;北約才是戰爭愛好者,他們正在提高軍費。PT的原話是:“歐洲正在考慮如何增加支出。那么,是誰在準備采取某種侵略行動?是我們,還是他們?”
看川普怎么說——因為正是他強力要求北約成員國將軍費提高至GDP的5%。
《莫斯科時報》2024年12月報道稱,當年第三季度,俄國3個月的軍費支出為430億美元,平均每個月143億多,全年可達1720億美元。
當然,真實數據會高很多。
這個世界上,有的機構,有的人,他們的話,連標點符號都不能相信。
烏方測算認為,俄國的戰爭費用平均每天不低于10億美元,全年的支出可達4000億美元,其中近50%來自于能源銷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