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姐讓婆婆準備20斤臘肉,婆婆轉身讓我做,我讓大姑姐材料費自付
“親戚越幫越窮,家務越忍越橫。”
我叫葉清,今年38歲,嫁給了林衛國,婚后在老家小鎮上做生意,有個十三歲的兒子。
丈夫是個老實人,忙活裝潢活計,家里的一地雞毛,幾乎都是我在收拾。
婚后頭幾年,和婆婆關系還算過得去,只是隨著大姑姐林素回娘家的頻次越來越多,這個“家”就常常讓我喘不過氣來。
大姑姐在市里做教師,平時不太照面,一逢節假日就回老家“轉轉”,嘴上說是孝順,實際上每回來家里不是拎點肉菜,而是直接“點單”。
最讓我哭笑不得的,是她某天突然打電話給婆婆:“媽,我同事都說咱家臘肉香,你給我準備點,年前帶回去送禮。”
婆婆立刻應著:“行,明天我叫清清去市場挑好五花肉,咱們再一起弄。”
我愣住:“媽,這可是20斤臘肉,買肉、腌制、晾曬、煙熏,樣樣都得我弄,您跟她說一句就答應了?”
婆婆眨著眼:“咱都是一家人,素素工作忙,回不來,她也是想帶咱家的味兒出去。”
我心里有氣,但想了想,還是發了條微信給大姑姐:“姐,肉我可以幫您做,但20斤材料費得您自己先轉一下,我這陣子周轉也緊。”后面還貼心地附上了市場豬肉價格截圖。
幾分鐘后,大姑姐回了四個字:“真沒情分。”
我盯著那句話,半晌沒動。
沒情分?那我這些年年年腌臘肉、回回裝箱打包,算什么?
臘肉我還是做了,但只做了5斤。
剩下的15斤,我冷著心沒動。
年三十早上,大姑姐拎著幾個禮品袋回來,一進門就問:“媽,我那臘肉呢?”
婆婆一臉為難地看著我:“你清姨說……說你沒給材料錢,做不來。”
她當著一家人面,斜我一眼,語氣酸得滴水:“嫂子你是記仇嗎?以前你不也沒讓我付錢?”
我笑了笑:“以前你一年要十斤,我也認了。今年你一口氣讓做二十斤,真把我當后廚了?這世道,做飯不值錢,肉還不值錢?”
大年夜飯氣氛一度尷尬,婆婆一句話沒敢說,林衛國倒挺護我:“我媳婦不欠誰的,全憑心做事。臘肉她做了多年了,不說句謝謝,反倒怨她?誰都有手,想吃可以自己腌。”
那一刻,大姑姐臉漲得通紅。
第二天,大姑姐悄悄跑來廚房,一邊幫我剝蒜一邊小聲說:“清清,我脾氣不好,你別往心里去。我是真的饞你做的臘味。”
我輕輕回:“姐,我也不是記仇的人,真的。就是心里想得不平。”
她點點頭:“明年我自己買肉,帶上你方子,跟著一起學。”
“人情不是流水席,誰都能來蹭幾筷子。”
做人要懂理,做事要有度。親兄妹明算賬,更何況妯娌之間。
娘家人不該只把媳婦當“活雷鋒”,禮數之外,還得有分寸感。
否則,情分喂飽了嘴,寒了人心,那可就真散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