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樣的大學才算得上好大學?有人看重學術聲譽與科研實力,有人在意校園文化與成長氛圍,但毋庸置疑的是,優良的學風建設始終是衡量一所大學優劣的核心標尺。它不僅體現在課堂上的知識傳遞,更滲透于學生日常的相處模式與成長軌跡中。
在南華大學,致遠園15棟408寢室的四名核科學專業學子用全員升學名校的成績,給出了關于學風的生動注解——趙圣佳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學碩博連讀,易俊全、肖宸珉、陳詩傲分別考入中山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這一“學霸寢室”的誕生,絕非偶然,而是南華大學深耕學風建設、營造向上生長環境的必然結果。
在南華大學,像這樣懷揣理想、奮力拼搏的學子還有很多。他們浸潤在濃郁的學術氛圍中,得益于學校深厚的學術積淀與優質的學習資源,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這里匯聚了4000余名教職工,其中國家重點人才計劃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超100余名,他們深耕科研一線,同時堅守教學崗位,用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滋養著每一位學子。另外,20門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精品開放課程,緊跟學科前沿,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通往知識殿堂的大門。
而當我們將目光從學霸的故事轉向校園生活的全景,會發現這所大學對學生的關懷,早已融入一磚一瓦的溫度、一粥一飯的煙火,以及一草一木的詩意之中。
進南華大學的宿舍區,會發現“家”的定義被重新詮釋,處處洋溢著溫暖與關懷。紅湘校區的致遠園宿舍,四人寢標配上床下桌、獨立衛浴與落地窗陽臺,二樓的公共洗衣房里,洗衣機與烘干機常年運轉,讓晾曬不再受天氣困擾。
博學園的陽臺設計尤為巧妙,部分寢室的陽臺互通,形成天然的“社交空間”,相鄰宿舍的學生常隔著欄桿分享零食、交流心得,甚至組隊參加學科競賽。雨母校區的三省園被譽為“南華最豪華宿舍”,四人寢配備獨立洗衣機,4、5棟更有電梯直達,一樓的菜鳥驛站與蜜雪冰城,讓生活便利與舌尖享受觸手可及。
對于醫學生而言,求是園宿舍的地理位置堪稱“黃金地段”——步行五分鐘可達教學樓與實驗室,八人寢的兩室一廳設計,既保證私密空間,又便于小組討論。
若說宿舍是生活的港灣,那么食堂便是校園的“心臟”。
目前,南華的紅湘校區有博學園食堂、致遠園食堂和是園食堂3個餐廳,而雨母校區有三省園食堂和篤行園食堂2個餐廳,這里匯聚了來自各地的小吃與主食,品類繁多,總有一款能夠戳中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的胃。
先來看看紅湘校區的餐廳,博學園食堂一樓的自選菜窗口總能讓人食欲大開,紅燒鯽魚外酥里嫩,醬汁浸透每一絲魚肉;二樓的教職工餐廳偶爾會推出限量版“媽媽菜”,讓遠離家鄉的學子嘗到熟悉的味道。
致遠園食堂則是“網紅打卡地”,麻辣燙的奶湯鮮香濃郁,靠窗的沙發座常坐滿討論課題的學生,點一杯奶茶便能度過一個愜意的下午。最貼心的是求是園食堂的民族餐廳,為有飲食禁忌的學生提供專屬窗口,每逢節慶還會推出特色糕點。
值得一說的是,雨母校區的兩個食堂絲毫不遜色,盡顯人文關懷。
三省園食堂堪稱“美食實驗室”,一樓的燒餅、意面每日翻新花樣,二樓螺螄粉、燜飯香氣撲鼻,新開業的烤肉烤菜窗口總是排著長隊。篤行園食堂則更具“學霸氣質”,四層樓中一至三樓是美食天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飲食需求;四樓則是學生一站式服務大廳與表演大廳,就餐時只需低頭,便能看到餐桌下方的充電插座——這是專為帶著筆記本電腦用餐的學生設計的貼心細節,讓“就餐+學習”場景無縫銜接。
漫步南華校園,自然與人文的巧妙交融隨處可見:紅湘校區的臥虎山郁郁蔥蔥,清晨常有學生在林間背誦英語;雨母校區的鏡湖波光粼粼,黑天鵝悠然劃過水面,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常駐打卡點。運動場上,紅色跑道與綠色草坪相映成趣,傍晚時分,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學生跑步、打球……
另外,南華的“便利”也從不停留在口號。紅湘校區的快遞站覆蓋全校90%的包裹,致遠園的超市貨架上,從日用品到專業書籍一應俱全;雨母校區的共享電動車與“大白”校園車穿梭于樓宇之間,讓跨校區上課不再匆忙。這些看似微小的設計,實則是南華對學生需求的深度洞察。
優良的學風從來不是空中樓閣,它需要肥沃的土壤。南華大學對學生的關懷藏在舒適的居住環境、多元的餐飲選擇、優美的校園景觀以及完善的生活設施中。
而這些,正表明了真正的大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以全方位的成長體驗,去托舉起每一個年輕的靈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