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1935·尋道中國(第三季)以“喜”為脈,以“緯”為引,在英雄的江城武漢,共同探尋生態立本之道、創新致遠之道、和諧共生之道。
茅臺1935的尋道團隊離開武漢西行,江城的氣象已融入品牌的血脈——江湖的豪邁、創新的銳意、共生的大道,在此凝練為茅臺1935的品格注腳。
文|陳俊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站在武漢長江大橋上,極目楚天,你自會看到這座江城身上的大氣象。
這是獨屬于武漢的城市氣質,它來自大江大河的不爭自言,來自千年碼頭的厚重積蘊。
7月18日,江城武漢迎來一群特殊的“尋道者”。茅臺1935·尋道中國(第三季)科學探索團隊沿著北緯30度線抵達武漢,在這座“九省通衢”的樞紐之城開啟一場跨越天地的對話。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也是茅臺1935最為契合武漢的大氣象。
江城氣魄:九省通衢的天然氣象
武漢的“大氣象”似乎與生俱來。
《中國國家地理》寫到,長江浩蕩奔涌,在龜山腳下與清冽的漢水相遇,一場宏大又靜默的交織出現。它們不是靜止的筆畫,而是奔流不息的大地脈動。
長江如一條磅礴金線,自西向東,劈開山岳,裹挾萬鈞之力;漢水則似一條婉轉銀帶,自北而南,輕盈匯入。在這壯闊的相遇點上,長江的浩渺與漢水的清麗相擁相融,波紋激蕩出歷史的奔涌不息,自然以最原始的水之線條,為三鎮鼎立的武漢刻下無可撼動的空間坐標與交通命脈。
得益于這一獨特的地理空間,武漢水域面積超過四分之一,成為水域面積最大的城市。165條江河日夜奔流、166處湖泊煙波浩渺,也讓武漢天生自帶豪邁進取的“江湖氣魄”。
▎王莉
武漢這份氣象,也恰好為茅臺1935的尋道之旅提供最厚重的注腳。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表示,茅臺1935·尋道中國(第三季)以“喜”為脈,以“緯”為引,在英雄的江城武漢,共同探尋生態立本之道、創新致遠之道、和諧共生之道。
▎高穎
《中國國家地理》總經理高穎在致辭中凝視著這座城市的壯闊:“武漢的美是無盡的,是遼闊的,是充滿底蘊的。近代漢口碼頭名噪一時,對外貿易僅次于上海,為武漢贏得‘東方芝加哥’美譽。”
武漢這種大氣象,不僅造就大生態、大交通、大發展,更在方方面面塑造著這座城市,例如表現在詩詞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同樣意境開闊宏大。
如今,這座城市以“九省通衢”之勢,全面賦能區域協同發展,并將和諧共生理念系統植入城市治理基因,為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治理提供“武漢方案”。
武漢的大氣象吸引中國國家地理科學探索團隊的目光。在活動現場,中國國家地理科學探索總監劉洋博士發布武漢站科學探索成果時,用“九省通衢千年盛,天塹通途萬象新”十四個字濃縮這座城市的千年榮光。
尋道之路:茅臺1935的天地征程
茅臺1935的尋道之旅本身就是不斷拓展氣象的歷程。從茅臺鎮出發,這個品牌完成從地理坐標到文化符號的跨越。
三季尋道,三條具有地理學意義與文化象征的路線:第一季的胡煥庸線,第二季的大運河線,再到第三季的北緯30度線,每一條路線都串聯起中華大地的文化肌理。
尤其是北緯30度,它貫穿長江流域,橫跨東西,串聯起上海、蕪湖、武漢、雅安、林芝等城市,形成一條將“東方文明”與“自然地理奇觀”并置的地理斷面。
這條探索之路映射著茅臺1935品牌的發展軌跡。從茅臺鎮啟程,沿著三條國家地理脈絡,茅臺1935實現從零到百億級單品矩陣的跨越。其視野也從赤水河谷擴展到整個中華文明的地理版圖,展現出愈發宏大的品牌氣象。
活動上,茅臺1935與中國國家地理聯名的第三季文創酒通過視頻形式進行預告。有觀點認為,這不僅是產品跨界,更是一次形態、內容與傳播邏輯的全面重構。
茅臺1935的“尋道”不僅是探索自然與文明的旅程,更是一次傳遞愛、實現社會價值的公益長征。活動中,“茅臺1935·國之大醫”公益基金向湖北省中醫院捐贈50萬元,為武漢公益事業貢獻力量。
王莉表示,共處同一緯度帶的茅臺,對和諧共生有著深刻共鳴。茅臺始終堅持“順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企業價值觀,著力構建以釀造生態為核心,逐層向產業鏈生態、商業圈生態擴展的更有韌性、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茅臺生態系統,讓生態系統中各相關方都能互利共贏、情感共鳴、價值共創,為國家、民族、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品質立基:武漢站里的茅臺之道
在武漢,茅臺1935同時展示其大氣象的根基——對品質的堅守與提升。活動期間,茅臺1935同步升級酒體品質,在行業調整期展現出開放姿態與引領風范。
云酒頭條認為,茅臺1935此次升級以基酒多樣性、酒齡提升、勾兌技術革新為三大支點,不僅是一次產品迭代,更揭示茅臺對白酒行業價值邏輯的重構。
其一,打破“唯時間論”的誤區。行業長期過度強調窖齡與酒齡,茅臺卻以實踐表明,時間只是風味的維度之一,空間生態與工藝標準同等重要。核心產區與和義興產區的基酒融合,正是對“空間價值”的重新詮釋。
王莉表示,茅臺通過“順天應時、因地制宜、循法而成”的“時空法”質量管理模式,讓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微生態三位一體協同運轉,互相促進、互為支撐,共同奠定基酒的典型性和多樣性,也造就產品的典型性和獨特性。
其二,開放品鑒,重塑行業生態。本次品鑒會,近30位行業頂尖專家組成鑒評團,其中80%成員來自酒企,他們分別來自洋河、習酒、勁牌、今世緣、仰韶、景芝等全國知名白酒企業。在行業調整期,茅臺主動邀請兄弟企業品評新品,既是對品質的自信,更是對行業共生的呼吁。
其三,“確定性”成動蕩期的壓艙石。在行業面臨深度調整時,茅臺選擇回歸最本質的確定性:以“六大質量體系”為根基,恪守工藝、專注品質。這份對確定性的堅守,恰是動蕩時代中最珍貴的氣象。
長江東去,黃鶴樓頭白云悠悠。茅臺1935的尋道團隊離開武漢西行,江城的氣象已融入品牌的血脈——江湖的豪邁、創新的銳意、共生的大道,在此凝練為茅臺1935的品格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