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內28.9萬張大定,這陣仗,除了瘋狂,我也真是找不出別的詞來形容了。雖然不知道這里面水分有多少,但小米YU7確實在創造歷史,這一點得承認。
作為一個理性的汽車行業旁觀者,咱們得拋開雷軍的光環,好好看看小米YU7的性價比。
要看出性價比,最直接的就是跟競爭對手比一比。發布會上,雷軍用他的“雷氏對比法”跟一堆外資品牌比,但咱們還是跟中國品牌比更實在。我挑了兩個對手給小米YU7,一個是智己LS6(參數丨圖片),一個是智界R7,都是頂配。
小米YU7三個版本,價格分別是25.35萬、27.99萬和32.99萬。
為什么選它們倆?首先,它們定位相似,都是高性能SUV,價格也差不多,都在30多萬。其次,小米YU7有小米的“人車家”生態,智己代表阿里的生態,智界代表華為的生態,這樣比起來更有意思。
價格上,小米YU7的32.99萬不是最貴的,智界R7的33.98萬更貴一些,智己LS6的30.29萬最便宜。
01
雷軍說了,電車最值錢的就是電池,咱們就從電池和電驅開始比。
結論可以先上:YU7確實挺強,但另外兩個也不差。
三款車都用了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電池容量都超過100kWh,小米YU7的最大,101.7kWh,其他兩個都是100kWh。電池容量只差一點,續航里程也差不了多少,小米YU7最長,760km(CLTC工況),智界R7最短,也有736km。
不過,有點意思的是,就電耗而言,智界R7是最低的,官方的百公里綜合電耗為14.4kWh,但是續航卻是最短的,只有736km;相較之下,智己LS6的電耗是15.8kWh/100km,但是同樣的100kWh卻跑出了750km的純電續航。小米YU7的電耗是14.8kWh/100km,也就是1.48kWh可續航10km,但是在電池僅比智界R7多了1.7kWh的情況下,小米YU7卻能多跑24km。
這算術題,咱們算不清,也不知道該不該算清楚!
充電效率上,三款車都用了800V架構,智己LS6則聲稱是“準900V”平臺。雖然平臺電壓差不多,但充電速度還是略有些差距:小米YU7最快,0.2小時10%-80%,智己LS6需要0.28小時,智界R7從30%-80%要0.25小時。
性能差異最大的是電驅系統。
小米YU7和智己LS6的電機功率差距算小的,但也差了71kW,分別是508kW和579kW。小米YU7前后電機更均衡——前電機220kW,后電機288kW,智己LS6后驅特性更明顯——前電機200kW,后電機379kW。從電機布局上看,智己L6更有玩味!
智界R7雖然也是四驅,但電機總功率只有365kW,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奇怪的是,縱使電機功率出入明顯,但是“零百加速”的成績卻又比較接近,起碼都進入到“3”字頭——YU7是3.23s,LS6是3.48s,R7是3.9s。只不過,因為智界R7的電機功率確實有點小,所以它的最高車速只有200km/h,而其余兩款都超過250km/h。
小米YU7的動力性能確實很猛,續航最長,加速也最快,但跟友商比起來,好像也差不多,只能說“雷氏對比法”確實厲害,讓大家覺得YU7的性能好像獨步于天下,實際上也就那么回事。
02
雖然在動力上,小米YU7略勝一籌,但在底盤方面,傳統主流廠家還是更強。
三款車底盤結構差不多,都是前雙叉臂后多連桿,含“鋁”量高,前雙叉臂也都采用了雙球節的結構,更加符合運動SUV的定位。另外,三者都用上了空氣懸掛,都可以實現懸掛的軟硬和高低可調。
只是小米YU7的懸掛結構確實高級——閉式雙腔空氣懸掛,相比于開式、單腔,調節速度更快,調節范圍也更廣。不過全系標配四輪轉向,讓最小轉彎半徑做到5.09米的智己LS6,卻能在操控靈活性上扳回一城。
在制動系統上,三者的前剎車都采用四活塞的固定式卡鉗,小米YU7和智界R7用的是同一供應商——布雷博Brembo,而智己LS6的供應商是德國大陸Continental。
雖然在制動領域,布雷博的名氣要更大一些,但實際上,采用Continental全套制動方案的LS6卻更強,“百零制動”距離是33.76米,相較之下,小米YU7是33.9米,智界R7是34.7米。要知道,在這三者中,智己LS6的整備質量還是最重的。
雖然我們說底盤表現不能只用賬面數字來衡量,但就目前來看,智己LS6無論是轉彎半徑還是制動距離確實更勝一籌。更何況,對于調校功夫,從傳統車廠出身的智己,資歷更深,從我個人的感覺來看,效果似乎也更好。
在小米YU7的發布會上,雷軍用了比較大的篇幅介紹了他們的暈車舒緩功能——能減少車輛在制動、加速和過彎時候的車身側傾,減少乘客的暈眩感,說是和什么醫院聯合開發的。但其實這功能早不是什么稀奇的東西。
去年9月上市的智界R7早已經搭載了這項技術,名字和小米的一字不差,就叫做“暈車舒緩”;智界LS6雖然不叫“暈車舒緩”,但原理差不多,效果也都差不多,但就是名字有點拗口,叫做“云臺車身控制”。
就底盤系統的含金量,作為傳統車長出身的智己、智界更領先,因為都給機械的底盤裝上了智慧的大腦。
就如智己LS6搭載的靈蜥智慧底盤能根據路面的情況和駕駛員的意圖,主動調整車輛六個維度的姿態,能讓車輛的動態完美切合駕駛員的意圖,極大地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
智界的華為途靈底盤則憑借著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控制和 HUAWEI xMotion 智能車身協同控制,能主動調整底盤的阻尼和前后點擊的扭矩分配,同樣也能極大提高車輛的動態穩定性,提高安全性。
智己LS6的靈蜥智慧底盤。
03
舒適性方面,除了底盤,最重要的還是看車內的配置和空間。
就空間而言,我覺得三者都大差不差,因為這三者的車身尺寸都差不多,車長都接近5米,軸距也都是3米左右。到了中大型SUV這級別,而且還都是中國的廠家出品,空間基本上都已經是免檢的了。
所以,相比于空間,更能決定乘坐舒適性的,還是座椅的設計和配置。
在這一點上,更貴的智界R7確實表現更好,前后排都有座椅的通風、加熱和按摩功能,而且標配有車載冰箱。相較之下,智己LS6只有前排有加熱、通風和按摩功能;小米YU7前后排都有加熱功能,但只有前排有通風和按摩。
智界R7的車內空間。
小米YU7的座椅最大的亮點就是前排的雙零重力模式,這不過要選裝,價格是9000塊錢每張,但是現階段是免費送的。而智己LS6和智界R7則只有副駕座椅有零重力模式,好處在于前者做到了全系標配,而后者也做到了準標配——除了最入門的沒有。
小米SU7的雙零重力座椅。
最便宜的智己LS6有一個優勢,是其他兩位沒有的,就是它的后排有一塊17.3英寸的娛樂屏,分別率也都特別高,達到了3k的水平。如果家里有小孩,那這個配置還是相當實用的,起碼能在長時間堵車中穩住他們的情緒。
有很多人說,YU7的行駛質感中,靜謐性是非常大的亮點。但其實智己LS6和智界R7也都不差。畢竟大家都有前后排的隔音玻璃,配的還都是米其林和倍耐力這種大牌輪胎,而且智己LS6還有主動的降噪功能。
要相信,智己和智界都是新能源領域的大牌廠商,論能力也都是行業頂尖的水平,起碼不會比剛造車才幾年的小米差。
所以,如果撇開“雷布斯”的光環,小米YU7的性價比確實也就那樣了,雖然產品力確實很強,但價格也擺在了這里,性價比可能和智界R7差不多,但和傳統車企出來的智己LS6相比確實還有些差距。
只可惜,買車不是一件完全理性的行為。這大概也是為什么有些產品明明做得還不錯,但銷量卻不怎么好。(文|大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