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潤津城,涼風陣陣。走進潤園,感受綠蔭中的一隅幽靜;乘馬車游覽五大道,穿梭在“萬國建筑”中;登船游覽海河,不停用手機記錄璀璨燈光里炫彩夜色;漫步意風區,和著音樂輕舞……來自2025中國·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嘉賓們,在文化參觀路線中,感受濃郁的城市特色文旅中的津派文化意蘊。
“這是我第一次來天津,絕不會是最后一次。”正如很多嘉賓所說,下一次,帶著項目來合作共贏,帶著家人朋友一起游覽,“天津,是一個令人親近的城市。”
82歲的金牌講解贏得掌聲
五大道的故事留些下次再探
“春天來鳥語花香,繁花似錦;夏天來綠樹成蔭,涼爽宜人;秋天來碩果累累,紅葉滿墻;冬天來樹葉掉了,小洋樓一覽無余。”流利得仿佛相聲貫口一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來這里都非常漂亮。”
有人現場補了一句:“歡迎大家長住。”
志愿者一翻譯,來賓們都樂了。
擔任潤園講解的可是天津鼎鼎有名的全國最美志愿者、天津道德模范張振東老爺子,當嘉賓們得知這位“金牌講解”已經82歲了,還堅持為所有到五大道游覽的賓客做講解時,現場一片掌聲。
鬧中取靜的潤園還給嘉賓安排了非遺體驗,這一邊,琢磨著榫卯和積木是不是有關系、葫蘆怎么會變得珠光寶氣,那邊的一個小姐姐搓起了香丸手留余香,兩個小哥哥卻學起盤扣技藝,可算是不容易地做出了兩枚蜻蜓領針,趕緊拍照“炫耀”。
來自厄瓜多爾的瑪蒂娜·阿爾瓦拉多第一次到中國,天津也是她下飛機的第一站,她剛聊起,“天津人很友好、和善”“潤園很安靜,我很喜歡”,就又興奮地坐上了五大道的馬車,開始“走馬觀景”看天津,感受“萬國建筑博覽會”的魅力。
雨后的五大道展現出一種與晴日完全不同的嫻靜,噠噠噠的馬蹄聲和著叮當當的銅鈴,經過洛陽道、新華路、重慶道、云南路、睦南道又回到五大道花園中。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嘉賓,用不同形態的云朵來比喻鱗次櫛比的小洋樓,“寧靜卻讓人思緒萬千。”她盡量跟著馬車導游翻譯,去查找小洋樓的故事,“這里故事太多了,還是下次來再仔細探尋吧。”
“海河會客廳”為天津干杯
已經“預約”了下一次再會
當海河游船從金阜碼頭開啟,迎著夏夜涼風向前而行時,大家都涌到了甲板上的觀光平臺,舉起手機相機,要把海河夜景帶回到世界各地。
“Look!”遠處岸邊高樓上的燈光秀,打出了“天津夏季達沃斯”“大美天津歡迎您”等中英文字樣,還像海河波濤一般,在樓宇之間飄蕩,贊嘆美好可絲毫沒耽誤大家錄視頻。游船每路過一座橋,嘉賓們和橋上的市民互相打著招呼;河岸兩邊各式各樣的風貌建筑與高樓,成為大家自拍的背景;橋上的摩天輪更是引發一陣小轟動,“在轉?”“在轉!”的議論聲中,已經完成了各種打卡……
夜幕里的海河在此時已經成為“世界會客廳”,不同國家的嘉賓,或在談論這幾天的感想,互相加著聯系方式;或是舉起來啤酒、唱起了歌,“來,為在天津的相遇干杯。”
從意風區碼頭上岸,行走在音樂的路途中,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跟著節奏搖擺。即將結束的天津行程,“還未離開,已經開始遙想重逢。”
烏茲別克斯坦的帕爾維娜·庫亞耶娃教授,覺得這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她希望未來能再次回來,探索中國其他地區,“一定會鼓勵我們國家志愿者和年輕一代,一定要來體驗天津夏季達沃斯活動。”
和瑪蒂娜·阿爾瓦拉多一樣,來自沙特阿拉伯的烏茲馬·西迪基也是第一次到天津,感受到天津的科技發達,也認為傳統文化和城市現代化融合得非常棒,“下一次我帶著項目來,帶著親人和朋友們來,再次體驗這個美好的城市。”
熱情友善的天津人、周到細致的行程安排、科技與文化交融的城市活力、韻味獨特的城市景觀……“天津,是一座讓人親近的城市。”不同的語言,表達同樣的贊許。(記者單煒煒 攝影記者孫立偉戴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