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還沒有火車和汽車的年代,商幫們做生意時,靠的是馬隊、駝隊來運貨。
由于古代治安環境較差,漫長的貨運路上經常有土匪,所以一般會請精通武術的鏢局護送。
從古代至近代,在中國的西北和西南地區,還沒有高速公路,當時最廣為人知的是——茶馬古道。這個名字,源自當時交易的主要商品,就是茶葉和馬匹、牛羊。
上世紀20-30年代,有一位名叫阿諾德的德國地質學家,帶著專業相機進入當時的“西康省”,就是如今的四川西部、西藏東部一帶。
阿諾德率領他的考察隊,在泰寧、道孚、甘孜、理塘、雅江、康定,考察和拍攝了距今100年前后的“茶馬古道”真實風貌。下面一起來欣賞一下。
100年前的“茶馬古道”,以川藏道、滇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這張照片是川藏道的康定風貌。
貢嘎雪山上的茶馬古道,遇到雪天行走極為困難,要靠牦牛隊來運送各種商品。
100年前的理塘,屬于“西康省”,一片古風古貌的樣子。
理塘一帶的茶馬古道,這是商隊的一處營地,大包小包里全是運送的貨物。
康巴地區的八美鎮,在100年前后,居然是這個樣子!
茶馬古道上的一位背夫,從他的衣著打扮來看,可能是來自四川的漢人。
當時屬于“西康省”的蝦拉沱村,照片中騎馬的,都是蝦拉沱的本地村民。
茶馬古道上,蝦拉沱村的一座教堂,附近是運輸貨物的商隊。
100年前后的甘孜風貌,當時屬于“西康省”,一片寧靜淳樸的樣子。
甘孜一個叫新龍的地方,這種風格的古橋,實在是太有特色了!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大山深處,新龍的一座城堡,目測有五六層樓高,在那個年代屬于超高層建筑。
茶馬古道上,甘孜道孚的一個商隊,也是使用牦牛拉送貨物。
道孚屬于甘孜地區的一個縣,在100年前后,是這樣的風貌。
道孚的一條河流上,人們使用牛皮船來渡河。這跟西北地區的羊皮筏子,原理是一樣的。
道孚的一位大叔,威武地騎在一只大型牦牛身上,他背后有一只巨大的鹿角。
茶馬古道上的背夫,他們身后背著的茶架,可達200-300斤重,體力非常驚人!
以上就是德國地質學家阿諾德,在上世紀20-30年代拍攝的“茶馬古道”真實照片!看完這些高清黑白老照片,你是否感覺到,跟電視劇里演的茶馬古道,完全是另一種風貌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