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半島夏日的午后,陽光穿透落地窗灑在木質長桌上,海風裹挾著咸鮮氣息掀動書頁。觀海咖啡廳的玻璃幕墻外,潮水正以亙古不變的節奏拍打著礁石。幾位年輕人臨窗而坐,目光不時被窗外的景致所吸引,手邊的冰美式凝結著細密水珠順著杯身滑落,在桌上暈開小小的水痕,竟與窗外起伏的浪影奇妙呼應。這座名為"青年與海"的會客廳,正成為象山特色的文化地標。
2025年7月拍攝浙江象山。
本以為這是普通的打卡點,卻被這份海沙與文藝的糅合勾了魂:裸露的混凝土立柱藏著巧思,白天是粗獷的建筑肌理,入夜便透出熒光,映出象山港每日漲落的潮汐時刻表;墻角那幅世界地圖更妙,是用回收的漂流木一塊塊拼起來的,上面釘著的紅釘,都是常客們航行過的坐標,每顆釘子都藏著一段與海相關的故事。
青年與海會客廳地處國家4A級濱海旅游度假區象山松蘭山景區內,透過整片的落地窗,將松蘭山最動人的沙灘景致框成了流動的畫:細軟的金沙從窗邊鋪向遠處,被潮水吻出蜿蜒的銀邊,日光下泛著碎鉆似的光;偶爾有白帆從海平面滑過,驚起的海鳥貼著浪尖掠過,連帶著窗內的咖啡香,都染上了幾分曠野的詩意。
原本只是想透過玻璃看海,卻不料被這片 “觸手可及” 的沙灘絆住了腳步——抬頭是海,低頭是杯壁凝著水珠的冰飲,指尖碰得到原木桌的溫涼,耳畔飄著浪聲與鄰座的輕笑。在這里,松蘭山的沙灘從不是隔著屏幕的風景,而是會順著風溜進窗,混著咖啡香漫過腳踝的、觸手可及的溫柔。
二層閣樓為 “海洋創客空間” ,或許正有場關于海洋環保的頭腦風暴,或許有人在調試新做的航海模型;樓下的咖啡香里,偶爾混進吉他弦的震動,或是讀書會上傳來的低低討論聲,不定期的藝術展、海風 live、海上主題讀書會,總在不經意間帶來驚喜。和一群同樣愛海的年輕人圍坐,聽浪聲漫過談笑聲,連時間都變得柔軟。
最不能錯過的是傍晚。夕陽把海面熔成一汪橘子汽水,金紅的光淌進會客廳的每個角落,連空氣都染成暖融融的色調。這時舉起手機,不用刻意構圖,海、光影、窗邊的人,就是一幀天然的畫報。若是穿件淺色衣裙,裙擺被晚風輕輕掀動,發絲纏著落日的金光,便成了這海邊最靈動的風景,隨手一拍,都是朋友圈里被追問的 “氛圍感美人”。
當夕陽把所有人都鍍成金紅色,我忽然懂了:那些說不清楚的疲憊,早被海浪一遍遍拍碎在礁石上;那些藏不住的向往,正順著年輕人的笑聲,悄悄融進了這片海的呼吸里。在這里,喝咖啡、喝飲料本都是次要的,看海是必須的,而被海與青春的氣息治愈,才是真正的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