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6日,好萊塢電影配樂大師拉洛·希弗林(Lalo Schifrin),因肺炎在洛杉磯醫院去世,距離其93歲生日才剛過去五天。
拉洛·希弗林
拉洛·希弗林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就是湯姆·克魯斯領銜主演的《碟中諜》系列的主題旋律。不過,追根溯源,那其實是希弗林當初為電視劇版本的《碟中諜》譜寫的音樂。除此之外,他還曾六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可惜次次名落孫山,不過2018年奧斯卡方面“補償”了他一尊終身成就小金人。
拉洛·希弗林1932年6月21日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猶太移民家庭,父親路易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愛樂樂團當了三十年的小提琴手。受到家庭的影響,小希弗林自幼就愛上了音樂,而且受到名師指導,在鋼琴上展現出驚人天賦。
青少年時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攻讀社會學的他,又對爵士樂產生了巨大興趣。日后,他形容第一次聽到同學帶來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查理·帕克、迪茲·吉萊斯皮等爵士樂大師的唱片時,那種感覺“就像是宗教上的皈依……那給我指出了一條通往大馬士革的道路”。
22歲時,他獲得獎學金,來到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白天上課,晚上則在各種爵士俱樂部演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那一年,國際爵士樂節正好在巴黎舉辦,探戈作曲家、手風琴大師阿斯托爾·皮亞佐拉代表阿根廷參加,負責為其鋼琴伴奏的,正是拉洛·希弗林這位小老鄉。
24歲時,他學成回歸布宜諾斯艾利斯,不久便組建了一支16人的爵士樂隊,專為廣播和電視節目提供伴奏服務,間或也為當地影視作品錄制配樂。幾年后,機緣巧合之下,他結識了自己的偶像——美國黑人爵士小號手迪茲·吉萊斯皮,受邀加入他的樂隊,作為鋼琴手一起演出加錄制專輯,并且定居在美國紐約。
1963年,他移居洛杉磯,開始了電影配樂生涯。之后的幾十年里,由他配樂的經典作品包括史蒂夫·麥奎因主演的《渾身是膽》、保羅·紐曼主演的《鐵窗喋血》、理查德·萊斯特執導的《生死劍客》、恐怖片《鬼哭神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骯臟的哈里》電影系列、成龍主演的《尖峰時刻》等類型不一的作品。在電影資訊網站IMDb上,他名下的配樂作品達到226部。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骯臟的哈里》系列由希弗林配樂。
回到1966年9月17日,電視劇《碟中諜》在CBS電視臺首播,他譜寫的主題曲令觀眾過耳難忘。希弗林通過緊張的拉丁風打擊樂、刺耳的銅管樂和長笛獨奏,營造出了緊張的氛圍,而且主題曲中的兩個長音符搭配兩個短音符的設置,恰好拼出了摩斯電碼中的M和I兩個字母,契合《碟中諜》(Mission: Impossible)的劇名和主題,絕對堪稱神來之筆。
希弗林為劇集《碟中諜》所作的主題音樂后來被沿用到電影中。
1973年,李小龍專程拜訪希弗林,邀請他為自己的新片《龍爭虎斗》制作配樂。這位功夫皇帝告訴希弗林,自己平時練功的時候,都會播放《碟中諜》的這段主題配樂。
李小龍的《龍爭虎斗》也由希弗林配樂。
到了1990年代,希弗林在爵士樂演奏及改編上投入更多精力,以“Jazz Meets the Symphony”為名發行了一系列專輯。這些專輯收錄了杜克·埃林頓、邁爾斯·戴維斯、西爾維斯特·蒙克及其導師吉萊斯皮等爵士樂巨匠的作品的管弦樂改編版,同時還嘗試了將莫扎特、巴赫或普契尼等古典作品爵士化。
拉洛·希弗林的整個職業生涯,堪稱豐富多彩,橫跨了爵士、古典、拉美、放克、搖滾及先鋒等多個音樂流派。他曾指揮過倫敦交響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莫斯科交響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和洛杉磯愛樂樂團演出;除電影配樂外,也創作了大量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曲。1990年,“三大男高音”在羅馬舉行男子足球世界杯決賽前夕,舉辦了歷史性的聯合演出,負責演出編曲的也是希弗林。
2018年,希弗林(右)由伊斯特伍德手中接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2025年4月,拉洛·希弗林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在科隆大劇院首演。這部作品名為《自由萬歲》,是一部35分鐘的交響曲,與阿根廷作曲家羅德·謝特曼聯合創作,為的是向他們的祖國獻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