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李薇
編輯 | 蛋總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6月13日,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郵消費金融”)正式披露了2025年第一期金融債券發行情況公告。
公告顯示,本次債券發行規模15億元,發行期限3年,票面利率為1.9%,主承銷商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
聯合資信在信用評級報告中,披露了中郵消費金融的具體經營數據,比如: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54.1%,不良率逆勢降至2.65%,近60%的業務來自三方合作渠道。
同時,評級報告將中郵消費金融2025年第一期金融債券評定為“AAA”主體信用等級及債券信用等級,評級展望為穩定。
中郵消費金融成立于2015年11月19日,總部位于廣州市南沙區,注冊資本30億元。在股權結構上,郵儲銀行作為第一大股東,持有70.5%的股權。其次是星展銀行,持有16.7%的股權。
在“富爸爸”郵儲銀行的鼎力支持下,中郵消費金融能否保持盈利高增長態勢?第三方合作平臺引發的合規風險將如何破解?
1、背靠“銀行金主”,嘗試擔保引流渠道獲客
中郵消費金融2025年發行的首期金融債,目的在于補充融資渠道來源。從評級報告披露其負債結構來看,中郵消費金融2022-2024年的市場融入資金分別為425.96億元、509.06億元、584.87億元,負債規模保持穩定增長。
數據顯示,郵儲銀行為中郵消費金融提供了充足的股東資金支持。
截至2024年末,中郵消費金融的股東存款余額30.24億元,均來自于郵儲銀行;關聯銀行拆入資金余額100億元,其中郵儲銀行拆入資金余額93.57億元。2024年,郵儲銀行與公司產生的業務協同收入為1.47億元。
(圖 / 中郵消費金融2022-2024年負債結構(圖源:中郵消費金融2025年第一期金融債券信用評級報告))
縱觀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整體融資情況,中郵消費金融的資本補充壓力相對較小。「子彈財經」發現,6月份以來包括中銀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與海爾消費金融在內的多家持牌消金公司發起融資,普遍已經進入第二期發行周期。
憑借著國有大行“富爸爸”的股東資金優勢,中郵消費金融在融資方面的迫切性相對較小。
在獲客渠道上,評級報告指出,中郵消費金融采取了“線上自營、線下自營、股東協同、三方業務”的發展策略。其中,三方合作渠道是其主要的渠道來源。
截至2024年末,中郵費金融的線上線下自營渠道業務占比為26.23%。股東協同渠道業務依托股東郵儲銀行資源,主要通過郵儲銀行APP引流來實現,該類業務占比約為15.37%,呈現下降趨勢。剩下近60%的業務均來自三方合作渠道,業務規模有所上升,占比為58.4%。
值得注意的是,中郵消費金融在助貸業務方面,評級報告指出“發展擔保引流渠道將作為三方引流的補充,目前該類業務占比很低,2024年末保證貸款占貸款業務總額的5.15%”。
2、凈利潤增速高達54%,不良率逆勢降至2.65%
盈利和風險是一把雙刃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要把握好平衡點。中郵消費金融在經濟放緩的環境下,保持盈利增長并且壓降不良率,展現出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在盈利表現上,中郵消費金融展現出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
報告指出,最近三年內,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0.48億元、69.52億元和75.4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66%;凈利潤分別為4.43億元、5.22億元和8.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4.75%。
引人關注的是,中郵消費金融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54.1%,究竟是何原因支撐其高增速?
(圖 / 中郵消費金融2022-2024年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圖源:中郵消費金融2025年第一期金融債券信用評級報告))
「子彈財經」翻閱了中郵消費金融2025年第一期金融債券募集說明書(簡稱《募集說明書》),其中披露了所得稅費用的具體數據,從2023年的3.87億元下滑至2024年的1.01億元,降幅高達74%。
關于所得稅減少的原因,《募集說明書》提到該公司2023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格,2022年-2024年期間享受減按15%的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若是刨除所得稅的因素,中郵消費金融的盈利增速或沒有如此顯著。
(圖 / 中郵消費金融2022-2024年凈利潤情況(圖源:中郵消費金融2025年第一期金融債券募集說明書))
(圖 / 中郵消費金融有關所得稅減少的原因解釋(圖源:中郵消費金融2025年第一期金融債券發行公告))
另一方面,在風險防控表現上,中郵消費金融的不良率實現了逆勢下降,但需警惕“下沉市場”的壞賬風險,防范“骨折價”甩賣不良資產的問題愈演愈烈。
數據顯示,該公司最近三年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07%、3.16%和2.65%,資產質量改善的背后原因何在?
通過查詢《募集說明書》,發現其擔保增信貸款占比的增長比較明顯,從2022年的0.23%上漲至5.15%。
“擔保增信”是指針對信用評分偏低的“下沉市場”客群,一旦客戶出現貸款逾期,由擔保公司負責代償,這種模式會顯著降低不良率。
(圖 / 中郵消費金融2022-2024年主要監管指標(圖源:中郵消費金融2025年第一期金融債券募集說明書))
不容忽視的是,《募集說明書》提出:“聯合資信也關注到,公司不良貸款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信貸資產質量面臨下行壓力,信用風險成本上升進而導致近年來收益率指標波動較大”。
鑒于中郵消費金融的第三方渠道業務占比近六成,第三方業務存在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并客群向縣域農村地區拓展,因此要高度關注“下沉市場”長尾客群的壞賬風險。
「子彈財經」梳理發現,此前在2024年12月初,中郵消費金融發布了第3-6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公告。四期的未償本息總額高達71.72億元,而起拍總額卻僅為1.52億元,平均折扣低至0.2折。
這些被打包甩賣的不良資產,債務平均逾期時間是1335天,約為3.7年。由此折射出一個嚴峻的問題是,“下沉市場”長尾客群的逾期風險很高。
持牌消金公司要加強自主風控能力,不可過度依賴第三方平臺,防范長尾用戶引發壞賬風險,避免不良資產包的進一步擴張。
3、一年內兩次罰單,征信和合規管理成監管重點
在強監管的導向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更應注重合規經營,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并加強業務合規管理。
「子彈財經」查閱中郵消費金融近一年的監管罰單,發現主要包括兩項:
第一項是發生在2024年7月,中郵消費金融因“違反征信異議處理規定”被罰78萬元。時任公司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陳某,對此次違規行為負直接責任,被人民銀行處以15.6萬元的罰款。
罰單信息公示后,中郵消費金融公開表示,誠懇接受處罰與監督,現已完成整改工作,杜絕征信合規的風險隱患。
第二項是發生在2025年3月,中郵消金因“未充分披露合作類產品信息,貸后管理不到位、部分消費貸款被挪用”被罰85萬元。
時任公司市場協同部副總經理李遠鑫、時任市場協同部產品運營專家丁梓恒、時任營運管理部總經理涂清等三人受到警告。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作為三方合作渠道業務占比近六成的持牌機構,中郵消費金融借此快速提升業務規模,同時也集聚著對第三方平臺審查不嚴的風險。比如,合作平臺的貸款產品利率、費用等關鍵信息披露不完全。
為進一步增強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合規性,近兩年頭部機構開展多元化的生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增強內控機制建設。
「子彈財經」發現,6月12日,中郵消費金融召開了中郵錢包App 3.0暨數智化生態發布會,正式發布數智化生態藍圖。
發布會上,中郵消費金融提出,中郵錢包3.0版本創新推出YO+信用分和“信用羅盤”。同時,運用AI技術賦能,上線金融數字人智能顧問和語音搜索功能。
借助數字化技術,中郵消費金融持續優化客戶征信管理體系,正是對應此前的征信處罰而做出的最優解。
此外,中郵消費金融表示通過異業聯盟,聯合百行征信、騰訊、阿里、華為、廣東銀聯、廣東聯通等合作伙伴,今后將共建消費金融新生態,共同破解跨界合作的合規風險問題。
4、小結
背靠“富爸爸”郵儲銀行,中郵消費金融自2015年11月成立至今,近十年時間內展現出亮眼的盈利高增長“成績單”。
憑借著三方合作渠道業務占比近六成的經營模式,一方面中郵消費金融實現了2024年凈利潤增速高達54%,另一方面通過擔保增信防控風險,使不良率逆勢降至2.65%。
然而,在亮眼業績的背后,中郵消費金融要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應當高度注重兩方面的潛在風險: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一是過度依賴第三方合作平臺的合規風險。外部平臺存在貸款產品信息展示不全的問題,為業務合規埋下了風險隱患,對于合作方要進行定期審查,并加強自主風控能力。
二是“下沉市場”長尾客戶的壞賬風險。第一大股東郵儲銀行提供了大量的“下沉市場”客戶資源,但這類客群信用水平偏低,是個貸不良資產被打包出售的主因,因此要借助數字化技術來精準識別化解客戶壞賬風險。
展望中郵消費金融的新十年,第三方平臺合作獲客模式能否持續,擔保增信將如何優化資產質量,「子彈財經」將持續觀察。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