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耗資337億,熬了14年建立的港口,如今卻成了俄羅斯闖印度洋的鑰匙,中國人還心甘情愿接受。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國為什么要這么做?
瓜達爾港其實從18世紀,就被各國盯上。
1783年,一位流亡的阿曼王子蘇爾坦利得到了這塊地。
一直熬到1958年,巴基斯坦才花了300萬英鎊把它買了回來。
這個離世界石油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只有400公里的天然深水港,立刻成了大國眼中的香餑餑。
1998年,美國福布斯公司跑來談開發,胃口大得很,不僅要管港口治安、通訊,連機場都要自己建,想搞“國中之國”,結果被巴基斯坦軍方硬頂了回去,黃了。
2002年中國接棒幫忙建設,好不容易一期工程搞完,半路卻殺出個新加坡,開出了更誘人的條件,搶走了40年的運營權。
可他們拿到手后壓根不上心,七年里港口就進了可憐的570噸貨,港口都快長草了。
直到2013年,巴基斯坦決定把運營權重新交給中國。
這一路波折,當年那個破敗的小漁村,終于在2016年搖身一變,成了現代化的深水大港。
為啥中國愿意投這么多錢?答案就在國家的能源安全上。
中國70% 以上的進口石油,都得老老實實走馬六甲海峽這條水路??蛇@地方被美國軍事基地圍得跟鐵桶似的,旁邊還有印度海軍盯著。
瓜達爾港一建好,游戲規則就變了,中東的油輪直接在這里卸貨,然后通過陸路,一路暢通就能運到中國新疆喀什,比原來繞道走海路再轉陸路,足足進了2000多公里,成功繞開了危險的馬六甲。
到了2023年,港口光散貨就吞下了50多萬噸,還吸引了24億美金資金進來,并且給當地創造了23萬個就業機會。
就在港口開張的那個月,俄羅斯派官員火急火燎地跑到巴基斯坦,要求加入中巴經濟走廊。這么急為啥?都是被西方制裁逼的。
俄烏一打起來,歐洲的港口全對俄羅斯關上了大門。俄羅斯自己遠東的港口呢?一到冬天就凍上,不好用。
瓜達爾港冬天不結冰這個特點,就成了俄羅斯打開印度洋貿易大門的唯一希望。
而且俄羅斯很聰明,打著“中俄巴三方合作”的旗號,讓它的傳統盟友印度雖然心里不爽,卻找不到理由公開反對。
中國心里明白,讓俄羅斯用港口,不等于把控制權交出去,中國手里還牢牢握著港口到2058年的43年運營權。
對巴基斯坦來說,拉俄羅斯入伙,既能分擔點地緣政治壓力,又能提升港口的國際地位,穩賺不賠。
當然,這片港口的麻煩也不少,俾路支的分裂武裝時不時就來港區搞襲擊,國際上的明爭暗斗也復雜。
不過,越來越多的外國貨輪開進港口,響起的汽笛聲,正在一點點化解這些阻力。
瓜達爾港的故事,就像一個小小世界舞臺的縮影。也許人和國家之間,只要愿意互相信任,哪怕在沙漠邊上的小漁村,也能長出連接全世界的藤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