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固鎮之“Gu”系列報道之三:
固鎮之“鼓”:鏈聚勢起“硬”脊梁
人民網記者 周坤
倉豐廩實,沃野生金。6月的固鎮,收割機與打捆機協同作業,金黃麥粒歸倉的同時,秸稈被壓縮成整齊草捆。
“現在秸稈用處可大了,還有人專門來地里收。”固鎮縣種植大戶任啟良笑著說,秸稈的“七十二變”,從這里開始。
在距離任啟良麥地2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安徽豐原集團秸稈制糖聯產黃腐酸高效有機肥工業示范線項目,剛收割的農作物秸稈正源源不斷地經過傳送帶投進自動化生產線。
俯瞰安徽豐原集團秸稈制糖聯產黃腐酸高效有機肥工業示范線項目。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這些秸稈里蘊藏著綠色財富,我們在做的就是點‘稈’成金。”該項目負責人賈辰告訴記者,在這條示范線,約2.5噸秸稈可以生產出1噸秸稈混合糖。
利用豐原集團的馴化菌種,秸稈混合糖可替代化石資源和糧食資源,產出生物材料聚乳酸和生物能源燃料乙醇。
走進豐原集團低碳體驗館,猶如進入一個“秸稈制造”綠色產品體驗店,家用餐具、各類服飾、床上用品等聚乳酸制品琳瑯滿目,向每一位參觀者生動展示著固鎮工業如何從田間地頭邁向高端制造的綠色征程。
固鎮經濟開發區內企業的火熱生產場景。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回首固鎮工業起點,時光倒流至1965年建縣之初。 彼時,固鎮工業總產值僅278萬元,僅有大眾磚瓦窯廠、醬園廠、農業機械廠和電燈廠等4家地方國營企業,工業基礎極為薄弱。
在隨后的發展歷程中,固鎮逐步形成了以國有、集體企業為主體,鄉鎮企業為補充的工業格局。農機一廠、農機二廠等一批國有(集體)企業構成了縣域工業經濟的主體框架。
“盡管固鎮工業底子薄,但這些過往的工業記憶,不僅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奮斗史,更印證了固鎮從未放棄對工業化的執著追求。”固鎮縣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當改革開放春風拂來,固鎮鄉鎮集體經濟蓬勃發展,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全縣涌現出一批成長迅速的國有工業企業和集體企業,為后續發展積蓄了力量。
固鎮經濟開發區企業的工業火花。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固鎮工業發展的里程碑出現在2002年。這一年,固鎮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開啟了固鎮現代工業騰飛的新篇章。
在固鎮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下,國內生物發酵領域的龍頭企業——豐原集團被其誠意所感召,整體遷入固鎮經濟開發區,成為園區首家落戶企業。
這不僅是企業地理位置的遷移,更是在固鎮工業版圖上播下了一顆充滿生命力的“金種子”。
豐原集團的落地,為固鎮工業注入了澎湃動能。而依托固鎮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日益完善的基礎配套,豐原集團也按下了高速發展的“快進鍵”。
截至目前,豐原集團已在固鎮經濟開發區建立面積約5300畝的產業基地,擁有16家規上企業,建設了生物發酵、生物材料、生物能源及生物肥料等30多個項目。
產業“聚”變,給固鎮工業帶來“巨”變。2024年,固鎮縣地區生產總值已達328.1億元。如今在固鎮經濟開發區,已集聚規上工業企業126家,高新技術企業71家。
位于固鎮經濟開發區的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成為當地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龍頭企業。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一批批項目落地投產,得益于固鎮縣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的良好營商環境。
“營商才能富商、富商才能安商、安商才能更好招商”,是該縣一直貫徹的招引理念,也是推動工作不斷突破的關鍵。
近年來,固鎮成立“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政領導頂格推進,牽頭部門全面參與的工作格局,自2023年蚌埠市營商環境考核以來,六次季度考核該縣五次第一、一次第二。
眼下,固鎮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精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全面融入長三角產業鏈體系,把產業園區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基材料產業基地、長三角地區有影響力的綠色農產品產業基地、皖北地區新興的裝備制造基地。
這三條特色鮮明的產業鏈,將如三條蓄勢騰飛的巨龍,呈現在人們面前。固鎮縣工業騰飛的錦繡畫卷,必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氣勢恢宏,令人矚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