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記者 周坤
60年前的今天,在皖北平原、淮河之畔,蚌埠市固鎮縣正式成立。作為安徽“最年輕的縣”,有人笑談,建縣遲、歷史久的固鎮,是一座“少年老城”。
老城,蘊含在“從史前遺址到漢風楚韻”的千年積淀里;少年,張揚在“建縣之初開山拓土,六十載只爭朝夕”的城市活力里。
一甲子光陰流轉,固鎮以“少年”的闖勁與“老城”的智慧,在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書寫了一部融合古老與現代、平衡傳承與創新的壯麗史詩,唱響了“產業立縣、工業強縣、教育興縣、文旅富縣”的精彩四重奏。
“產業立縣”書寫金色傳奇
建縣初期,“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固鎮農民的真實寫照。廣袤的淮北平原上,人力與畜力是主要生產力,效率低下,抗風險能力弱。
現代化智慧農機在固鎮田野上奔馳。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這片沉睡的土地。固鎮敏銳抓住農機化發展契機,從引進第一批手扶拖拉機、小型脫粒機起步,開啟了“鐵牛”替代耕牛的進程。
進入新時代,固鎮農機化發展駛入智能化、全程化高速路。固鎮縣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王計洋稱,從耕、種、管到收、烘、儲,全程機械化的“金扁擔”,穩穩挑起了固鎮農業產業化的重擔。
俯瞰固鎮縣小麥收割場景。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糧食產量從建縣之初的5.4萬噸,到2024年已經達到65.91萬噸;農業產值,從建縣之初的3595萬元,到2024年攀升至143.64億元;種植結構,從單一以糧為綱的種植業,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轉變……
農業,這個固鎮最深厚的根基,在農機現代化的強力驅動下,已不僅僅是“糧倉”,更是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柱”和“立縣之本”。
昔日“靠天吃飯”的淮畔農業縣,如今正昂首闊步在農業產業化的康莊大道上,為皖北平原樹立起一座“產業強縣”的耀眼地標。
“工業強縣”撐起縣域脊梁
回望建縣早期,規模小、技術弱,是固鎮工業的全部底色。彼時的固鎮,工業總產值僅278萬元。
固鎮經濟開發區內企業的火熱生產場景。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當改革春風激活一池春水,固鎮經濟開發區從藍圖變為熱土,不斷匯聚產業新動能。傳統產業如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加速升級,新興產業如生物基材料異軍突起,形成特色鮮明、鏈條清晰的產業集群。
在這里,玉米不再僅是糧食,通過生物發酵技術“點石成金”,神奇轉化為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走進豐原集團低碳體驗館,家用餐具、各類服飾、床上用品等聚乳酸制品琳瑯滿目,向每一位參觀者生動展示著固鎮工業如何從田間地頭邁向高端制造的綠色征程。
俯瞰安徽豐原集團秸稈制糖聯產黃腐酸高效有機肥工業示范線項目。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眼下,固鎮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精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全面融入長三角產業鏈體系,把產業園區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基材料產業基地、長三角地區有影響力的綠色農產品產業基地、皖北地區新興的裝備制造基地。
2024年,固鎮縣地區生產總值已達328.1億元。如今在固鎮經濟開發區,已集聚規上工業企業126家,高新技術企業71家,工業挺起了縣域經濟的脊梁。
固鎮縣第一中學新校區。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教育興縣”托舉未來之光
建縣伊始,固鎮教育篳路藍縷。許多鄉村校舍不過是土坯茅屋,“黑屋子、土臺子、泥孩子”是真實寫照。
六十年重教興學,固鎮以“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決心,持續投入巨資優化硬件。固鎮縣教育局副局長楊榮花給了一組數字:固鎮縣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投入從2020年10.15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12.77億元,5年平均增長達7.6%,2024年,教育支出占全縣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23.59%。
俯瞰固鎮縣第一中學新校區。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其實固鎮縣地方財政并不寬裕,但是‘弱財政’也辦出了‘強教育’,這里的教育環境絲毫不遜于大城市。”不少固鎮縣老教育工作者談起近些年的變化,感慨萬千。
如今,從縣城現代化的固鎮一中到邊遠鄉鎮的明亮教學樓,最好的建筑往往是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突飛猛進,城鄉學子共享優質資源。
如今學生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認真學習。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在固鎮,所有心系孩子的人們,共同托舉著“教育”這兩個沉甸甸的字。這背后,是老師蠟炬成灰的無私奉獻,是家長每天風雨無阻的堅持接送,是政府不計得失的傾力付出。
“文旅富縣”喚醒千年文脈
建縣之初,固鎮雖有零星古跡散落,卻如蒙塵明珠。垓下古戰場靜臥泥土深處,谷陽城遺址默默無聞。
俯瞰垓下大汶口文化遺址。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六十年探源固本,沉睡的歷史終被漸漸喚醒。垓下遺址的系統性考古發掘,層層揭開“四面楚歌”的壯烈史詩;谷陽城址的廓清,讓秦漢風云重現淮河之畔。
“沒有文化的旅游,是空洞的熱鬧,沒有旅游的文化,將是寂寞的支撐。”固鎮縣文旅體局黨組成員邱晨光認為,對于自然旅游資源欠缺的固鎮來說,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尤為重要。
固鎮縣博物館里展出考古發掘的文物。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2018年,固鎮縣把文化旅游業作為全縣四大主導產業之一,2024年將“文旅富縣”確立為縣域發展的“四大戰略”之一。
谷陽城遺址的持續探掘,印證著這片土地悠久的建城史;許慎文化公園的興建,向“字圣”的學術光輝致敬;獨具特色的“湖溝燒餅”等非遺技藝在傳承中煥發新彩……一條以垓下為龍頭,串聯起千年文脈與地域風情的文旅發展軸線,已然清晰呈現。
在谷陽城遺址舉辦的櫻花節。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醉美櫻花季,相約谷陽城”“坐高鐵、來蚌埠、看垓下”……這兩年,固鎮縣連續成功舉辦谷陽櫻花季、蚌埠市文化旅游美食季、固鎮伏羊節、垓下菊花季、農民豐收節安徽主場活動等節慶活動,文旅產業從無到有,漸成支柱,千年古韻正轉化為驅動發展的新動能。
固鎮六十年,是時間的刻寫,更是時代的答案;是回望的深情,更是破浪前行的號角。在“產業立縣、工業強縣、教育興縣、文旅富縣”戰略引領下,固鎮縣正將昨日愿景鍛造成今日現實,又將今日奮斗鋪展為通向未來的嶄新序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