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新帥選拔剛剛拉開帷幕,最值得警惕的,恰恰是選帥背后的“用人邏輯是不是還能守住底線。
實事求是講,過去這些年中國男足的換帥節奏,外界看得有些眼花繚亂。上一個主帥帶隊成績不理想,剛剛卸任;新任臨時主帥帶隊征戰東亞杯,任務還沒開始,關于新主帥的討論已經在網絡和媒體間迅速發酵。對外宣布全球選帥,第一時間站出來表達意愿的,恰好是此前的對手,這一幕既有些戲劇性,也暴露出中國足球選帥環境的一些現實焦慮。年薪區間限定在100萬歐到120萬歐元,看似理性,其實無形中給選帥設了一道不低的門檻。畢竟在當今國際足壇,這樣的薪酬水平,能夠吸引到的優秀外籍教練并不多。
但問題遠遠不止“錢這么簡單。足球世界里,誰都知道,主教練不是萬能鑰匙。很多球迷、甚至一些業內同行,總覺得只要請來一個更有名氣、更有履歷的外籍教頭,成績就會大幅度提升。可真要細算下來,光靠換帥,能解決多少深層問題?如果國足的管理體系、選人機制、青訓基礎還沒有根本性改觀,主帥無論是國際名帥還是新銳黑馬,恐怕都很難帶來質變。這些年不少教練“帶著信心來,帶著無奈走,留下的教訓不該被輕易忘記。
申臺龍主動“自薦,在韓國足壇也算資歷不淺,有過亮眼時刻,也有過低谷。申臺龍的自信值得尊重,但冷靜想一想,“帶隊進世界杯這句話,放在任何一個中國足球教練身上,都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實現的。我們當然希望有朝一日國足能重返世界杯,但這件事,說到底,不是哪一個教練的個人夢想,也不是一句豪言壯語能決定的。教練有多大能耐,球員有沒有拼勁,足協是不是能真正放權、尊重專業,這些才是決定國足上限的關鍵。只要這些環節沒理順,誰來執教,恐怕都難有“奇跡。
也有不少圈內人擔憂,年薪預算限制下,最終選出的主帥,可能比之前的還要平庸。其實話說回來,教練“身價高低,和帶隊水平不一定成正比。但如果選帥標準變成了“誰便宜用誰,那中國足球的尊嚴和長遠利益肯定要受損。這不是砍價買菜,更不是“花小錢辦大事的生意,國足選帥,歸根結底要看教練是不是能真正融入中國足球,了解中國球員,敢于承擔責任,而不是一時的“性價比誘惑。
作為評論員,我更傾向于支持那些真正愿意在中國足球體系里扎下根來的教練,無論國籍、名氣高低,都要有對中國足球現實的清醒認知。反過來說,如果選帥最終變成某種“走過場,只圖省事、圖省錢,甚至把希望都寄托在主帥的“自信宣言上,那恐怕遲早還會重蹈覆轍。國足需要理想,也需要耐心,更需要在每一個專業環節上守規矩、講原則。這不是誰都能插一腳的事。
最后還得提醒一句,足球世界的規律擺在那里,誰也別指望一步登天。選帥要講規則、講專業,更要守住職業底線。只有把人選對了,把事做踏實了,中國足球的未來才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