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4日失聯(lián),到6月26日被發(fā)現,這個8歲的小男孩,歷經54天,終于被人發(fā)現。
而隨著發(fā)現地點的曝光,卻引發(fā)了不少網友的爭議。
明明地方就那么大,為什么之前沒有找到?
5月4日,因為還在五一假期當中,所以全國各地景區(qū)都是人流量爆滿,而8歲男童鄒某和家人一起去的石谷解,并非被完全開發(fā)的景區(qū)。
盡管此地也常有游客前來,但石谷解仍是一座“野山”,而這也就意味著,山上的潛在風險高,更沒有任何攝像頭存在。
當天鄒某的父母帶著他和兩個哥哥,一起爬上了海拔1800米的最高點,在山頂處拍照打卡后,大概在下午三點開始下山。
下山過程中,鄒某和兩個哥哥在前面,父母在后面,中間相隔幾百米。
大約下午三點半,鄒某失蹤了。
失聯(lián)事件發(fā)生后,警方和搜救隊迅速進山展開行動,前前后后有超過500人參加搜救,也動用了無人機和熱成像等設備,但卻遲遲沒有消息。
一個只有8歲的小男孩,在山里到底能走多遠,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懷疑他可能是被拐賣了,還有人懷疑他可能被野獸吃掉。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所有人都知道,男孩的生還概率微乎其微,但大家心中又都期盼著奇跡出現。
可最壞的結果終究還是出現了,6月28日,官方發(fā)布通報稱,6月26日,男孩的遺體在西苑鄉(xiāng)和永泰縣交界的一處山澗被找到,且經過鑒定后確認,正是失聯(lián)超50天的鄒某。
然而當這個消息被公布后,卻引發(fā)了不少網友的爭議。
從這些網友的評論來看,主要是認為男孩最終被發(fā)現的地點并不遠,而且搜救隊還用了無人機熱成像,結果硬是都沒找到。
五十多天后,還是被一個抓牛蛙的人給發(fā)現的。
對于大家這種悲痛的心情,我很能理解,但如果隨意就將罪名扣在搜救隊的頭上,也實在令人寒心。
關于男孩為什么沒有被及時找到,我想這幾點能給出答案。
其實有網友對搜救隊感到不滿,很可能是因為遺體最終發(fā)現的地點,距離石谷解只有5公里。
而搜救隊幾百個人,進行了地毯式搜尋,且搜救范圍都擴大到50公里了,結果小男孩“近在咫尺”卻人沒發(fā)現。
除此之外,還有人提醒過,孩子在“有水的地方”。
種種一切,似乎都在宣告著,如果不是搜救隊疏忽,小男孩很有可能生還。
但看待問題時,不能只看表象,雖然最終地點距離景區(qū)是五公里,但別忘了,那是山里,山連著山,直線五公里,可能意味著走過去要幾十公里。
再說男孩是在山澗被發(fā)現的這件事,在搜救過程中,廣大網友各有各的說法,一千個人一千個觀點,事情結果出來前,一切皆有可能,結果出來后,總有一個人會說對。
憑這個就去質疑搜救隊的專業(yè)性,實在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
鄒某是一個身高只有112厘米的8歲小男孩,走失后出于恐懼,躲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在茫茫大山之中,山澗、山洞數不勝數,想要全部排查完,也實在不太現實。
更何況鄒某是具備機動性的,或許那片地方搜救隊去過,但當時鄒某并不在那里。
另外一方面,救援隊在搜救之初,就已經動用了無人機、熱成像儀,包括搜救犬。
可當時偏偏又下了幾場雨,不光拖慢了搜救人員的腳步,也讓這些設備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在搜救過程中,各種假消息滿天飛,有人說孩子去了小賣部的方向,還有人說孩子被人帶走。
這些消息在不聲不響之間,也影響了搜救隊的判斷和思維。
我個人認為,這件事是多種因素作用在一起的結果,正是以上這些因素,導致搜救隊沒能及時發(fā)現男孩,不過最終結果還要等官方通報,但可以肯定的是,決不能因此就完全怪罪于搜救隊。
在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出門在外一定要看好孩子,不要想當然的認為沒什么事,一旦事情發(fā)生,真的是后悔莫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