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AI生成
據媒體報道,廣州文化公園因為攝像頭比較多,大約15米一組(每組3個攝像頭),被市民質疑存在鋪張浪費。公園管理處回應,說是為了確保全公園無死角,無意外發生。
我覺得這個回應中規中矩,沒什么問題,反而質疑這件事的人有些莫名其妙——公共場所監控全覆蓋,確保人們安全,這難道也是問題?而且15米一組,真的多嗎?
我倒擔心有關部門為了迎合質疑,在某些壓力下,把攝像頭減少,從而誕生無數死角、盲區——所以,希望他們挺住。
這件事不展開說,畢竟市民的初始愿望是好的,不想看到鋪張浪費,但有些質疑就非常奇葩了。
日前,有網友分享,黃河壺口瀑布景區一頭載客的公驢,被游客投訴了。原因是這頭驢在大庭廣眾之下,做了一個被某些人看作非常不雅的舉動——“硬”了。
接到投訴后,景區“高度重視”,立即進行了整改,給該驢的關鍵部位套了一個可伸縮的黑色塑料套。
從質疑公園監控的“鋪張”,到投訴一頭毛驢的“不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現象,卻有著共同的本質:一種無限擴張的“質疑權”,正悄然侵蝕著公共事務討論的理性邊界。
顯然,罔顧公共安全這一核心價值,將“無死角覆蓋”簡單視作“鋪張浪費”,只剩下一把“成本”的標尺去衡量一切,無異于因噎廢食,最終損害的還是公眾自身的利益。而投訴壺口瀑布的毛驢,更是超越了合理監督的范疇,甚至讓人覺得智商堪憂。
監督是公民權利,但質疑應基于事實、常識和公共利益最大化,而非捕風捉影或者無限上綱,否則就異化為一種消耗公共資源、干擾正常管理的噪音。
而毫無原則的“高度重視”與“立即整改”,看似平息了質疑投訴,實則是對非理性訴求的縱容,犧牲了科學管理與尊重自然的基本底線。
我們需要警惕,當“操心”過度越界,當“質疑”失去準星,當“投訴”變得任性,其后果絕非僅僅是給毛驢套上一個黑色塑料套的黑色幽默。更深層的危害在于公共資源的巨大浪費、管理效能的降低,甚至為規避無謂的投訴風險,導致公共管理偏離正常軌道。
同時,過度和任性的投訴也消耗著社會成員之間的基本信任與寬容。
當然,管理一方絕大多數都是明白人,用不著小編在這里“上課”,為什么不敢對不合理訴求說“不”,無非是因為某些不切實際的考核指標,比如“群眾滿意度”、“投訴辦結率”,而歸根結底,則是某些人的政績觀錯位:
服務對象永遠是對的,而基層干部永遠有問題,“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總之,公民的監督權值得珍視,但行使權利時需秉持建設性,并基于事實、公共利益進行審慎權衡。比如,如果覺得攝像頭多了,那么就給出一些科學的“論據”出來證明觀點正確,并提出可行性建議,不要想當然。
——反正我每次想到初入職場時,領導只是一味讓我重寫匯報材料,又不指出為什么要重寫,就感覺氣不打一處來,但又沒有辦法,只能忍氣吞聲,結果越寫越差。
希望管理方面對訴求時,也應保持定力與專業判斷,勇于對明顯違背常理、耗費無謂資源的非理性訴求說“不”,用科學、透明和有效的管理來贏得公眾信任,而不是被個別噪音帶偏方向——該“硬”的時候必須硬。
與此同時,希望有關上級也考慮到基層的困難實情,不要用那種一刀切的標準來評價基層作風,不要總把基層當出氣筒,動不動就給基層戴“塑料套”,該支持打氣就支持打氣,不要讓“攪毛者”得利,讓“干事者”寒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