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村拆遷,終于清零了!
昨日,隨著冼村復建區最后兩棟村屋轟然倒下,歷經15年波折的冼村舊改終于實現拆遷全部清零,開發建設全面啟動。
這一標志性事件不僅為冼村發展掀開全新篇章,也讓珠江新城再次成為樓市關注的焦點。
01
當冼村迎來新生時,珠江新城的一二手樓市正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
作為廣州樓市的天花板,珠江新城樓市一直是廣州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
然而,當下的珠江新城二手樓市,早已出現了價值回調。
貝殼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二手房成交均價跌至10.67萬/㎡,較2023年峰值16.07萬/㎡縮水33.6%。
最具沖擊力的莫過于標桿樓盤的“跳水”。
近期,中海花城灣成交了一套124㎡南向望花園的三房,成交價為1588萬,折合單價為12.79萬/㎡!
而兩年前,差不多的戶型成交價在2700萬左右,單價高達21.7萬/㎡—— 短短兩年,價差近9萬/㎡,跌幅堪比“腰斬”。
這樣的跌幅,在當下的珠江新城已不算新鮮。
冼村旁的保利心語,近期就冒出大量單價 “8” 字頭房源,對比巔峰時近15萬/㎡的單價,跌幅接近 40%。
領峰園剔除小面積公寓后,最便宜的房源單價也僅8.7萬/㎡。
房價的大幅回落,根源在于市場供需的深度洗牌。
一邊是琶洲、金融城等新興板塊強勢分流,搶走了不少原本瞄準珠江新城的購房者;
另一邊是業主的集中拋售——目前區域二手掛牌量激增,很多豪宅成交量直接“腰斬”,供過于求的市場里,降價成了無奈的共識。
02
即便是新房市場,同樣面臨諸多挑戰。
曾被寄予厚望的保利絹麻廠地塊(保利天曜),開盤價最低8.8萬/㎡,最高不到12萬/㎡,遠低于前期市場預期。
△保利天曜效果圖
備受關注的南方面粉廠地塊,這塊地被認為是近十年來廣州公開出讓最好的一塊地。
其手握南向一線江景、超130%使用率等王牌,而且保利也是把它往頂豪的方向去打造。
還有冼村舊改項目保利天御——這塊“壓箱底”的增量蛋糕,早在2021年就傳出20萬/㎡的吹風價,最小240㎡戶型預估總價5000萬,當時不少人擠破頭想內部選房,如今不得不重新審視當下的市場形勢。
△保利天御規劃效果圖
03
新盤的集中入市,徹底打破了珠江新城新房“稀缺即王道”的舊邏輯。
過去購房者“別無選擇”的時代結束了,現在面對天御的核心區成熟配套、面粉廠的一線江景,甚至未來的馬場地塊,買家開始“貨比三家”。
保利更是陷入微妙的 “內部競爭”:
天御需平衡成本與市場接受度,面粉廠項目雖按頂豪打造,卻要面對金融城、琶洲不斷冒出的新競品,“獨一份”的稀缺性正被稀釋。
總之,冼村清零不是珠江新城神話的“崩塌”,而是市場回歸理性的開始。
二手房市場短期內仍會在低位震蕩,10.67萬/㎡的均價雖比峰值低了三成,但對比廣州其他板塊仍具優勢,只是想靠“躺賺”的時代徹底過去。
而新房市場的勝負,則藏在“差異化”里。
面粉廠地塊的江景與保利天御的成熟配套,瞄準的本就是兩類買家:前者適合賭未來的長期主義者,后者更對看重即享便利的改善型買家胃口。
但無論哪類產品,都得放下“頂流自帶光環”的執念。而在市場下行階段,合理定價更為關鍵。
而未來珠江新城樓市的走向,既取決于開發商應對市場變化的策略與能力,也與市場需求的動態變化息息相關。
對購房者而言,現在最該想的不是“買不買珠江新城”,而是“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