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希望通過關稅迫使制造業回流美國的計劃,正在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美國一家服飾材料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關稅反而讓他不得不把更多供應鏈環節,從美國搬到中國了。
報道稱,這家準備把工廠從美國搬到中國的美國企業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其主要產品是一種用于服裝和戶外裝備的特殊化合物。該化合物在制成面料后,可以有效地吸走皮膚上的濕氣,從而讓服裝的面料做到速干和保暖。
該企業現年72歲的首席執行官杰夫·鮑曼(Jeff Bowman)介紹說,他們的企業原本是在美國完成這種特殊化合物的原料制造和生產過程,然后再將材料的母粒寄到中國等國進行面料生產。這也就意味著,美國企業和中國企業都是其供應鏈上的重要環節。
可美國政府于今年4月對全世界發動關稅戰,尤其是對中國亂加超高關稅,卻對鮑曼公司的業務造成了直接的影響。雖然公司在上海的庫房擁有足夠的產品庫存去應對這一波沖擊,但美國政府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卻迫使他不得不考慮對公司的供應鏈進行調整。
然而,鮑曼并不打算按照美國政府所希望的那樣把供應鏈搬回美國——這在他看來完全是美國政府脫離實際的一廂情愿——他反而是在考慮將原本在美國進行的部分生產環節,反向搬到中國去。
他對《紐約時報》表示,這不僅是因為他的企業與中國的廠家有著數十年的合作經驗,還因為中國紡織業的基礎設施“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比不了”,它們無法替代中國。
因此,鮑曼目前已經把目光對準了先前在美國進行的從合成物原材料的制作到母粒的生產這條供應鏈,準備把其中的部分生產轉移到中國去。這樣一來,他再將產品賣給中國的客戶時,就可以避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了。而且鮑曼表示,如果下定決心做這個調整,過程其實只需要30天。
對此,《紐約時報》諷刺地寫道:多虧美國政府那個讓制造業回流美國的貿易政策,現在美國人的供應鏈將失去更多業務了……
原創 高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