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蘭州城外硝煙滾滾,人民解放軍與馬家軍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這場被稱為蘭州戰役的戰斗,不僅是解放戰爭中西北戰場的決戰,也是馬家軍最后的掙扎。在戰役初期,馬家軍使用了一種被稱為“沒良心炮”的飛雷炮,給解放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解放軍因未料到這種武器的威力,一開始吃了大虧。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馬家軍的抵抗最終未能改變命運。
馬家軍是民國時期活躍在西北地區的回族穆斯林軍閥勢力,主要控制甘肅、寧夏和青海等地。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末同治年間。1863年,馬占鰲在甘肅河州發動回民起事,后歸順清廷,其部隊被編入清軍,成為地方武裝的基礎。到了民國時期,馬家軍在軍閥混戰中逐漸壯大,形成了以“西北三馬”和“西北五馬”為核心的勢力。
所謂“西北三馬”,指的是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馬步芳是青海馬家軍的領袖,以強硬手段治理地方,軍事能力出眾。他在青海推行征兵制,打造了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馬鴻逵則是寧夏馬家軍的掌舵人,以殘酷和貪婪著稱,地方百姓對他頗有怨言。馬鴻賓作為馬鴻逵的助手,長期參與寧夏的軍事事務。此外,“西北五馬”還包括馬步青和馬仲英,他們在不同時期也曾活躍于西北戰場。
馬家軍的士兵多來自回族、撒拉族和東鄉族等少數民族,作戰風格勇猛,尤擅長騎兵突襲和近身肉搏。他們的部隊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士兵常以信仰為動力。然而,馬家軍的裝備相對落后,主要依賴步槍、機槍和少量火炮。為了彌補火力不足,他們后來采用了飛雷炮這種簡易卻威力巨大的武器。這種武器的出現,成為蘭州戰役中一個意想不到的變數。
1949年,解放戰爭已進入尾聲,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7月,扶郿戰役后,胡宗南部的國民黨軍退守秦嶺以南,西北戰場的局勢變得更加嚴峻。馬步芳和馬鴻逵意識到,蘭州是他們最后的防線,若失守,整個西北將落入解放軍手中。于是,他們決定依托蘭州天險,背水一戰。
8月中旬,國民政府在廣州召開西北聯防會議,制定了“蘭州決戰計劃”。計劃以蘭州為核心,聯合馬步芳、馬鴻逵和胡宗南的部隊,形成三面夾擊之勢,試圖阻擋解放軍西進。馬步芳信心滿滿,他認為蘭州地勢險要,有黃河為天然屏障,又有堅固的防御工事,是“不可攻破的鐵城”。他調集了約5萬兵力,包括第82軍、第129軍、2個騎兵旅和3個保安團,準備與解放軍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蘭州戰役視為西北戰略的第三階段關鍵任務。他調集了第1、第2、第19兵團,總計約10萬兵力,準備發起總攻。解放軍的目標很明確:殲滅馬家軍主力,徹底打開通往青海、寧夏和新疆的門戶。此時,雙方都在緊鑼密鼓地備戰,一場大戰已箭在弦上。
蘭州戰役于1949年8月20日正式打響。馬家軍在蘭州城南的沈家嶺、狗娃山等高地修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并在關鍵位置部署了飛雷炮。飛雷炮是一種簡易爆炸裝置,由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首先發明,后來被馬家軍仿制并加以使用。它利用大口徑發射管投擲炸藥包,射程雖不遠,但威力驚人,因其殺傷力無差別,被戲稱為“沒良心炮”。馬家軍希望用這種武器打亂解放軍的進攻節奏。
8月20日至21日,解放軍率先發起試探性進攻,出動了9個團約1萬余人。部隊冒著槍林彈雨向馬家軍陣地推進,然而,當他們接近山頂時,飛雷炮突然發威。數十個炸藥包呼嘯著砸向地面,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和碎片讓解放軍猝不及防。短短兩天內,解放軍傷亡超過2500人,許多陣地未能攻下,進攻被迫停滯。
飛雷炮的威力讓解放軍始料未及。這種武器的特點是制作簡單、成本低廉,卻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大范圍殺傷。馬家軍將其部署在制高點,利用地形優勢,讓解放軍在仰攻時吃了大虧。然而,飛雷炮也有弱點:射程有限,精準度差,且容易暴露位置。解放軍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
面對困境,彭德懷親自趕赴前線指揮。他下令暫停大規模進攻,派偵察兵摸清飛雷炮的分布,同時調集重炮和飛機支援。8月23日,解放軍展開反擊,炮兵集中火力轟炸飛雷炮陣地,成功摧毀多個發射點。與此同時,小股部隊迂回滲透,從側翼瓦解馬家軍的防線。經過調整,解放軍的攻勢逐漸恢復。
8月25日凌晨,解放軍發起總攻。各兵團協同作戰,炮火覆蓋沈家嶺等主陣地。經過激烈交戰,解放軍攻占了關鍵高地,飛雷炮的威脅大幅減弱。8月26日清晨,解放軍進入蘭州城內,馬家軍殘部四散奔逃。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率少數部隊突圍失敗,馬家軍主力徹底崩潰。
蘭州戰役以解放軍的勝利告終。據統計,解放軍在戰役中傷亡8700余人,而馬家軍被殲滅2.7萬余人,剩余部隊或被俘或投降。解放軍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包括步槍、機槍和少量火炮。馬步芳和馬鴻逵先后逃亡,馬步芳去了沙特阿拉伯,馬鴻逵則定居美國,他們的統治從此畫上句號。
戰役的勝利讓解放軍完全掌控了西北地區。8月底,西寧解放,青海全境納入解放軍控制。9月26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12月,新疆實現和平解放。至此,整個西北地區成為新中國的一部分。蘭州戰役不僅摧毀了馬家軍的軍事力量,也標志著西北軍閥時代的終結。
這場戰役還暴露了馬家軍在現代化戰爭中的局限。盡管他們利用飛雷炮短暫占優,但整體裝備落后、戰術單一,難以抵擋解放軍的多兵種協同作戰。解放軍的勝利,離不開指揮員的果斷決策和士兵的英勇獻身。這場硬仗打出了解放軍的威名,也為新中國的建立掃清了障礙。
蘭州戰役是解放戰爭中一場具有轉折意義的戰斗。它見證了馬家軍的覆滅,也展現了解放軍不畏艱險的戰斗精神。飛雷炮的出現,曾讓馬家軍燃起一線希望,但這點火光終究敵不過歷史的洪流。馬家軍的失敗,既有他們自身的局限,也有時代變遷的必然。
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望76年前的那場戰役,我們不禁感慨歷史的無常。馬家軍曾是西北的一方霸主,卻在蘭州戰役中灰飛煙滅;解放軍則從血與火中走出,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礎。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個人的野心和勇猛,在國家大義和人民意志面前,終究是渺小的。
蘭州戰役留下的,不僅僅是勝利與失敗的記錄,還有那些犧牲者的鮮血和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它提醒我們,和平來之不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珍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