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太陽曬得土發燙,可老把式偏說這是種菜的“黃金檔”。有人犯嘀咕:伏天熱得人發蔫,菜苗能扛住?王大爺蹲在菜園笑:“伏天高溫是幫菜扎根的‘助力器’,現在種,秋天準能收個滿當!
”頭伏種胡蘿卜,沙土地里藏“金娃娃”。老輩人傳“初伏種蘿卜,賽過喂肥豬”,這話一點不假。胡蘿卜種子得先泡30度溫水半天,撈出來裹濕紗布,揣兜里捂兩天——等露白再下種,不然硬邦邦的種子扔土里,半個月都不冒頭。
地得選沙土地,李嬸每年把壟起得15公分高,像小土坡。
“高壟排水好,根能使勁往下扎,窩在積水里準爛成泥!”底肥得下3000斤腐熟羊糞,翻勻了撒種,蓋層薄土,清晨澆點水。等苗出齊,間苗留10公分一棵,別擠著。
過了處暑扒開土,準能瞅見橙黃“小尾巴”;到10月底,一鋤頭下去,胡蘿卜“噗”地蹦出來,粗的有手腕壯,脆甜多汁能吃到過年。
中伏撒白菜,霜前能抱“胖娃娃”。
王嬸常念叨:“中伏種白菜,晚一天少一錢。”七月底太陽毒,可白菜苗就愛這熱乎勁兒——白天曬得狠,夜里露水一滋,苗長得比韭菜還快。
地得選南坡,光照足,葉子才能包心。壟溝得挖深,“下雨別積水,不然葉子爛得快!
”種子撒下三天冒芽,苗長到巴掌大,追道尿素水;包心期撒60斤復合肥一畝,葉子一層層往緊里裹。
去年王嬸種的白菜,最大一棵20斤,夠全家吃三頓餃子。三伏天種豇豆,藤蔓爬滿架,豆角吊成串。35度大太陽下,黃瓜蔫了茄子卷葉,豇豆卻像打了“雞血”,藤蔓噌噌往上竄。
張大哥七月初就搭好“人”字架,種子泡溫水半天,埋土里澆透水,七八天冒嫩黃芽。“豇豆得讓它爬,越爬結得越多!”張大哥總給藤蔓“順方向”,讓須子纏緊竹竿。
開花后撒復合肥,噴點磷酸二氫鉀,“跟給豆角‘催奶’似的,一茬接一茬。
”從立秋到秋分,每天摘一筐,綠瑩瑩的豆角吊在架上,炒著脆嫩燉著綿軟,能吃到霜降。黃瓜怕熱?
耍點“小聰明”九月照樣脆生生。李奶奶種黃瓜前,總把種子揣冰箱冷藏兩天,“凍一凍,叫醒它!”出苗率能翻倍。
種下去搭遮陽網,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拉上,“棚下涼5度,小苗不曬焦。
”澆水得趕涼快時候,早上五點或傍晚七點,用微噴頭慢慢淋,“跟給孩子洗澡似的,別嗆著根。”藤蔓長半米搭矮架,結的黃瓜直溜溜不打彎。九月摘根嫩黃瓜,井水沖一沖,咬一口脆得掉渣,拌涼菜做湯,比菜市場鮮多了。
老把式說:“七月種菜,三分種七分管。
”遮陽網得會用:葉菜全天拉銀灰網,瓜豆遮半天就行。
去年劉嬸的空心菜沒遮陽,葉子焦了邊;扯上網三天就緩過來,嫩得能掐出水。澆水看時辰:早上澆根,傍晚澆葉,中午澆水等于“潑開水”。
胡蘿卜、白菜五天澆一次,黃瓜、豇豆三天一次,微噴頭不沖苗,還能洗去葉上土。松土不能懶:雨后第二天,小鋤頭刮層土皮,別超三指深,“讓根透透氣,悶著準爛!
”王大爺每天扛鋤頭轉菜園,邊松土邊哼小曲:“土松了,菜根長得歡,收成就多三成。”除了這幾樣,七月還能種苦瓜——35度照樣開花,中伏下種80天能摘,炒肉吃苦中帶甜敗火。空心菜是“水陸兩棲”,扔水里能長,種土里更旺,35度20天掐一茬,清炒加蒜香得能多吃兩碗飯。
莧菜更是寶,“六月莧菜賽雞蛋,七月莧菜金不換”,撒把種子在濕土里,30天收葉,紅撲撲的補鐵又下飯。七月的太陽辣,卻藏著豐收的底氣。初伏的胡蘿卜正扎根,中伏的白菜苗在冒頭,架上的豇豆藤蔓往上攀——這會兒多流點汗,秋分就能抱著菜籃子笑。
節氣不等人,地里的土還暖著,趕緊揣上種子去菜園,今年秋天的餐桌,就靠這七月的忙活了!想知道更多伏天種菜竅門?
點關注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