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將軍事管理機構稱之為“國防部”,強調軍事力量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能。將這一機構稱之為“戰爭部”,那還是二戰時期的事情。
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不走尋常路。6月25日,在北約峰會的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首次在公開場合將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稱之為“戰爭部長”,還說接下來的幾周也要用這個稱呼,因為這樣聽起來“感覺像戰士一樣”。
自稱“和平總統”的特朗普,現在想當“戰士”了。這無疑是因為在打擊伊朗的行動獲得成功之后,特朗普的內心開始膨脹了。就在半年前的競選期間,特朗普還在自詡不會像拜登那樣發動戰爭,而是要使用“外交與交易的藝術”解決一切,例如“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
“戰爭部長”的稱呼,意味著特朗普已經正式把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提上了日程。此事在今年3月就被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提出過一次。當時,他在社交媒體上提議恢復國防部的歷史名稱“戰爭部”,還發起了投票。最終結果顯示,有超過20.3萬名網友參與這項投票,其中54.3%的投票者支持使用“戰爭部”這個名稱。
在美國的歷史上,國防部的確叫“戰爭部”。戰爭部成立于1789年,是美國聯邦政府最早的三大內閣部門之一,最初負責統籌陸軍和海軍軍事事務。
在美國領土擴張階段,戰爭部在美墨戰爭、美西戰爭等對外軍事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名稱直觀反映了其“開疆拓土”的職能定位。
二戰結束后,再搞“戰爭部”未免不合時宜。于是,在1948年,美國修訂《國家安全法》,將“戰爭部”正式更名為“國防部”。特朗普說,至今仍可在白宮旁邊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樓的墻上看到“戰爭部”的名稱,該機構就曾設在這里。
特朗普給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的目的,包含著復雜的政治考量。上任之后,在烏克蘭問題上,巴以問題上,特朗普都沒能通過政治脅迫讓對手屈服,交戰雙方依然打得不亦樂乎。在打擊伊朗取得階段性勝利時拋出“戰爭部”的新名稱,意味著特朗普對于如何解決美國的國內外矛盾又有了新的打算。
首先,這是特朗普政府取悅國內選民的需要。
眾所周知,目前美國國內正面臨經濟衰退、社會撕裂等內部問題,特朗普所承諾的“制造業回歸”也并未出現。對此,保守派選民的不滿溢于言表。“戰爭部”的名稱橫空出世,自然能讓美國的紅脖子們精神為之一振,產生“美國依然強大”的幻覺,從而得到一個宣泄的出口。當內部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對外發動戰爭是最好的轉移矛盾的方法。這對于美國而言更是百試不爽的妙招。
其次,這也是為了給美國的盟友施加壓力。
在這次北約峰會上,在美國的施壓下,北約各國已經達成了在2035年前將國防開支增至GDP5%的共識。同時,美國也要求日韓等盟友達到這一目標。為此,美國必須展現出進攻的姿態,讓盟友信服美國依然是可靠的領導者。美國以“戰爭部”標簽掩蓋實力相對下滑,以“進攻人設”震懾戰略競爭對手,同時傳遞自己的戰略野心。
第三,這是對“美國優先”的另類表達。
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嘗試收取關稅、促進制造業回流、驅逐非法移民等手段。但是,這些手段除了驅逐非法移民還有點效果之外,關稅戰目前還懸而未決,制造業回流更是遙遙無期。經濟手段不行,最后的選擇就是發動戰爭。在美利堅危機四伏的今天,只能通過戰爭來解決美利堅的內部危機,也只有通過戰爭,在全球其他地方制造沖突,才能使美利堅得到重生的機會。
特朗普在上任之后,已經經歷過一次從“和平”向“戰爭”的轉變過程。
剛上任時,他命令“政府效率部”削減開支,還提出了大幅削減國防部開支的計劃,同時積極促進俄烏和談、美伊談判。但是忙活了大半天,收效甚微,沒人搭理。
正是因為這樣的挫敗感,使得特朗普在上任兩個月后,于3月15日啟動針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莽騎兵行動”。行動出動了“杜魯門”號、“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各種戰斗機、無人機,以及空中加油、偵察和情報支持。
無奈的是,胡塞的戰斗力不可小覷,美國戰機幾次墜毀,無人機也被打下來很多架。最后,特朗普在5月6日宣布停止打擊,同時胡塞武裝不再襲擊紅海、亞丁灣與曼德海峽的船只。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起軍事行動。美國在一周后的6月21日親自下場,出動包括B-2轟炸機在內的機群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核設施進行了猛烈轟炸,并聲稱其中最敏感的福爾多地下核設施已被“徹底摧毀”。
這次空襲是數十年來伊朗遭受的最大規模轟炸之一,也是特朗普任期內最重要且最具冒險性的軍事行動,徹底打破了他“避免戰爭”的競選承諾。
與此同時,特朗普親自撕毀了“削減軍費”的承諾,在5月2日發布2026年度預算初步提案中,把美國的軍費增至1.01萬億美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這一數字相較美國去年底通過的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軍費支出8950億美元,大幅增長了12.87%,占到了全球軍費總和的40%。
特朗普還提出了開發“金穹”防御系統的計劃,以保護美國免受遠程導彈襲擊。“金穹”系統被視為新世紀的“星球大戰”計劃,是一個多層次導彈防御體系,包括位于地面和太空的各種攔截器,覆蓋全美各地,用于應對高超音速武器和彈道導彈威脅。金穹計劃將在2026-2030年預算中占據核心地位,預計總投入超1.2萬億美元。
“戰爭部”這一名稱的提出并非臨時起意,而是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戰略調整的最新表現,是美國國家戰略定位演變的重要標志。它意味著美國軍事戰略從防御向進攻的實質性轉變。美國已不再滿足于以防御為主的政策,而是試圖通過展示強硬姿態來鞏固其世界霸主地位。
然而,支撐“戰爭部”的狂妄敘事,說到底還是需要美國自身的實力。在當今美國的經濟低迷不振,關稅戰又無果的情況下,美國能否實現其野心,還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