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一度是中國VT-4主戰坦克的潛在熱門客戶,雙方就這款武器的談判曾經進入深水區,后來卻不了了之,背后蘊藏的就是美俄中三方角逐,訂單最后歸于俄制坦克;
當時,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由美國控制的“伊拉克發展基金”(DFI)管理,其外匯支付需通過美國金融系統。在中國與伊拉克的VT-4談判中,伊方無法以美元正常支付軍購款項,導致交易流程受阻:例如2017-2018年談判期間,伊拉克曾嘗試以石油抵償部分費用,但因結算機制復雜且需美國默許,最終未能實現;
中方雖考慮接受易貨貿易(如石油或農產品),但伊拉克石油出口受美國監管,且易貨模式在大型軍購中操作難度高,雙方未能達成可行方案;
美國切斷M1A1坦克維護支持—因伊拉克將美制坦克轉交親伊朗民兵,美國威脅停止維護服務,迫使伊拉克轉向其他供應商,但同時對中俄交易保持警惕;美國通過控制伊拉克石油美元結算,增加中國軍購支付難度;
伊拉克遇到另外一個阻撓,它自薩達姆時代便依賴蘇/俄裝備(如T-72),現有后勤體系更兼容俄制坦克:俄羅斯以單價約300萬美元提供T-90S(低于VT-4的500萬美元),且承諾配套步兵戰車(BMP系列),形成“打包方案”吸引伊拉克;采購俄制裝備可避免過度依賴中美任何一方,符合伊拉克“多邊平衡”策略—所以,伊拉克采購了T-90坦克;
伊拉克裝甲部隊以美制M1A1和俄制T-72為主,VT-4雖與T-72同用125mm主炮和自動裝彈機,但火控、動力系統差異顯著,換裝需重建后勤鏈,成本高于延續俄制體系。
VT-4單價約500萬美元,而俄T-90S僅300萬美元,且包含技術轉讓和培訓;伊拉克在打擊ISIS期間損失大量坦克,急需低成本快速補充,T-90S的“即插即用”特性更符合需求;
中國同期需優先滿足巴基斯坦(對抗印度T-90MS)和泰國訂單,對伊拉克需求響應較慢。伊方擔憂交付延遲,轉而選擇能立即供貨的俄羅斯。
據內部談判記錄,伊拉克曾要求以220萬美元/輛采購(低于中方300萬美元報價),但中方因成本壓力拒絕。而俄方在價格和付款周期上更靈活;
支付枷鎖(美國控匯)和地緣替代(俄羅斯低價捆綁方案)是VT-4落選的主因,而技術適配性與談判策略進一步削弱了競爭力。未來若伊拉克擺脫美元結算依賴或中美博弈緩和,中國武器仍可能進入伊拉克市場,但短期內俄制裝備主導格局難改。
吸取教訓的中國積極進取,很快在老撾、中亞地區開辟了VT-4坦克新篇章。但是,伊拉克陸軍在接收了70多輛T-90以后被迫停滯: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無法再繼續交付給伊拉克了—伊拉克只好咽下這口苦水…陸軍戰斗力依舊破舊不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