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烏克蘭這次是真的扛不住了。
據環球網消息,6月29日,烏克蘭全國空襲警報大作,導彈像不要錢一樣從天而降。烏方官員第一時間發出驚呼——這是“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空襲”!
注意,是最大規模。
而更詭異的是,普京并沒有像以往那樣“點到為止”,而是直接來了個全國通殺——從西部的利沃夫,到中部的基輔、南部的敖德薩,甚至連靠近波蘭邊境的山區小鎮都沒躲過,覆蓋烏克蘭全境!
你以為這是個“警告”?錯了,這就是懲罰。
因為就在幾天前,烏克蘭還在沾沾自喜,說“反攻已經初見成效”,甚至有人放風稱“扎波羅熱局勢正在改變”。
結果呢?話音未落,普京就用導彈打了個全烏巡回演出。
(二)
烏軍稱,此次俄羅斯共出動了40多架戰略轟炸機,發射了超過100枚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
烏空軍指揮官米科拉·奧列修克公開表示:這次襲擊手段“組合復雜”,既有從空中投射的Kh-101巡航導彈,也有海上發射的“口徑”導彈,還有超音速的“匕首”導彈,連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也沒缺席。
更令人膽寒的是,俄羅斯空軍還派出一大批伊爾-22電子戰飛機,對烏軍雷達系統進行“飽和壓制”,致使烏克蘭防空系統幾乎失靈半小時。
而烏方最怕的一句話,也終于被官方說了出來:
“我們攔不住了。”
(三)
為什么是現在?
一切都有前因。
剛剛過去的G7峰會,西方國家宣布要再給烏克蘭500億美元貸款,而且大部分國家都同意讓烏軍使用西方武器“攻擊俄境目標”。
這句話,等于默認烏軍可以“反咬一口”,普京會不懂?會裝聾作啞?
不會的。
果不其然,幾天前,烏軍開始使用西方裝備對俄羅斯本土油庫、雷達站、民用機場發動襲擊。更諷刺的是,其中有不少無人機和導彈,都是從北約提供的“彈藥新通道”送進去的。
換句話說,你打到我家門口了。
那俄羅斯怎么辦?
不說廢話,直接掏出導彈,對烏克蘭來了一場沒有“禁區”的全境打擊。
這不是普通空襲,而是一場戰略級的反擊。
(四)
讓人警覺的是——普京現在的出招越來越少“外交斡旋”,而是直接“戰略精算”。
你打我克里米亞油庫,我打你烏克蘭能源樞紐;
你說要建“無人機之墻”,我就用導彈轟擊你指揮中心;
你想搞“北約快車道”,我干脆連利沃夫都炸。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這不是誰挑釁誰的問題,而是俄羅斯主動決定升級戰事。
哪怕西方還在嘴上喊“支持基輔到底”,但只要真到了“俄烏你死我活”的程度,他們都很清楚:誰要玩火,誰就被燒成灰。
(五)
烏克蘭方面呢?
總統澤連斯基第一時間發文,呼吁西方國家“加強支援”,但這一次,他沒再提“戰場勝利”,而是反復強調“人道主義危機”。
換句話說,他也明白,俄羅斯這次是真的要烏克蘭再無戰略縱深。
而且,在這次空襲前后,有三件事讓人感到意味深長:
第一,北約仍在拖烏克蘭入約。本來預計的IP4(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參與北約海牙峰會,也臨時撤銷;烏克蘭“入約”的呼聲又一次被擱置。
第二,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越來越“技術化”,比如“提供數據支持”“遠程編程彈道”,但避免直接派兵、不給F-16交付時間表,態度耐人尋味。
第三,中國再次表態,敦促各方保持克制,回到談判桌前。這也是在當前局勢下,最清晰、最中立的警告。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一點:
烏克蘭還在打,西方已經不想打了;俄羅斯打得越狠,西方就越膽寒。
(六)
最后說幾句。
空襲烏克蘭這次不是“突襲”,是“全面懲戒”。
普京沒有提前預警,也沒有劃定紅線,而是直接上手,這說明——他對談判已經不抱幻想,只求速戰速決。
而烏克蘭,越來越成為東西博弈下的試驗田,試什么?試無人機、試制導彈、試北約援助的下限。
但人命不是武器實驗數據,城市也不是棋盤。
每一次“最大規模空襲”,都是一次血的代價。而這代價,澤連斯基能承受多久?西方能忍多久?俄羅斯會手軟嗎?
沒人知道答案,但我們知道,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甚至,它現在才剛剛開始真正脫離控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