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 “亂成一鍋粥”?先看看這些扎心現場救命神器 1 號:BOM 清單BOM 清單的 3 種核心類型搭建 BOM 清單的 5 個步驟救命神器 2 號:MRP 需求 MRP 計算三要素從 Excel 到 ERP:不同規模企業的 MRP 落地方案從混亂到有序:BOM+MRP 第一步:BOM 與 MRP 數據打通的關鍵操作第二步:用 MRP 反推 BOM 優化點第三步:建立動態監控機制別讓好工具變 “擺設”常見誤區:認為有系統就萬事大吉數據準確性的 “生命線”:定期核查與維護
在生產制造的戰場上,物料就是后勤補給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更是能彰顯補給的重要性,這是確保整個戰局的穩定,如果物料出現問題,別提生產計劃了,就連保證基礎的生產也會漏洞百出。
工人拿著工單,在倉庫里翻箱倒柜,半小時過去,還在抓耳撓腮,關鍵物料卻還沒著落,生產線只能被迫停工。好不容易找到了,卻發現型號不對,又得重新尋找,工期就這樣被白白耽誤,工人累得直嘆氣,管理者急得直跺腳。
庫存管理更是讓人頭疼,這邊倉庫里積壓了大量用不上的物料,占用著巨額資金和倉儲空間;那邊生產線上突然發現缺少核心零件,不得不緊急采購。加急訂單不僅價格昂貴,還可能因為物流等問題無法及時到貨,導致整個生產進度滯后,成本也隨之飆升。
生產計劃在這樣的混亂中,成了最不靠譜的一張白紙。原計劃本周交付的產品,因為物料問題一拖再拖,客戶的投訴電話一個接一個...
簡單來說,BOM 清單(Bill of Materials)就是產品的 “配方表”,詳細記錄了生產一個產品需要哪些物料、每個物料的用量是多少,以及它們之間的組裝關系。
BOM 清單就是生產領域的說明書。它清晰地列出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所有組成部分,讓生產過程有章可循。
工程 BOM(EBOM):這是產品設計階段的 BOM,由設計部門創建,主要關注產品的功能和結構,詳細記錄產品的所有零部件及其設計關系,是后續生產制造的基礎。
制造 BOM(MBOM):進入生產階段,MBOM 就登場了。它在 EBOM 的基礎上,結合了生產工藝和制造流程,增加了生產過程中的工序信息、裝配順序等內容。
銷售 BOM:從銷售和客戶的角度出發,銷售 BOM 展示的是產品對外銷售的配置和包裝信息。
收集數據:從設計圖紙、工藝文件、采購清單等多渠道收集產品相關的物料信息,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梳理結構:按照產品的功能和組裝關系,梳理出物料的層級結構,確定哪些是直接組成部分,哪些是子部件。
錄入信息:將收集到的物料名稱、規格型號、用量、供應商等信息,準確錄入到 BOM 清單中。
審核校對:組織設計、生產、采購等多部門人員,對 BOM 清單進行審核,檢查是否存在錯誤或遺漏。
版本管理:隨著產品的升級和工藝的改進,及時更新 BOM 清單,并做好版本記錄,確保生產使用的是最新、正確的版本。
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計劃,它的核心邏輯就像超市的補貨系統,物料哪里少了,補!物料多了,做出控制!既滿足生產需求,又不會造成庫存積壓。在生產中,MRP 也是通過分析產品的生產計劃、現有庫存和物料的采購提前期,計算出每個物料的需求時間和數量,確保生產過程中物料及時供應,避免缺料和積壓。
需求:根據銷售訂單、市場預測等確定產品的生產數量和時間,這是 MRP 計算的起點。如果需求預測不準確,后續的物料計劃也會出錯。
庫存:實時準確的庫存信息至關重要。包括原材料庫存、在制品庫存和成品庫存,只有清楚知道庫存有多少,才能計算出還需要采購多少物料。
采購提前期:從下單采購到物料入庫的時間,不同的物料采購提前期不同。比如進口的特殊零部件,采購提前期可能長達幾個月,而本地采購的通用物料,可能只需要幾天。準確掌握采購提前期,才能合理安排采購計劃。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初期可以使用 Excel 搭建簡單的 MRP 模型,通過設置公式和表格,手動輸入需求、庫存等數據進行計算。雖然效率相對較低,但成本也低,適合業務規模較小、數據量不大的企業。
企業不斷發展,可以選擇輕量級的 ERP 系統,這些系統集成了 MRP 功能,能夠實現數據的自動采集和計算,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對于大型企業,則需要功能強大、高度集成的 ERP 系統,滿足復雜的生產和管理需求。
要發揮 BOM 和 MRP 的最大威力,首先要實現兩者的數據打通。將 BOM 清單中的物料信息、用量等數據,準確導入到 MRP 系統中,確保 MRP 系統能夠基于正確的 BOM 數據進行需求計算。同時,MRP 系統計算出的物料采購計劃、生產計劃等數據,也需要反饋到 BOM 清單中,以便及時調整 BOM 的版本和信息。
通過 MRP 系統的運行,分析物料的需求和使用情況,可以發現 BOM 清單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某些物料頻繁出現積壓,可能是 BOM 清單中用量設置不合理;某些物料總是緊急采購,可能是 BOM 清單中沒有考慮到合理的安全庫存。根據 MRP 的分析結果,對 BOM 清單進行優化,砍掉冗余物料,調整用量和結構,提高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設置缺料和積壓預警閾值,當 MRP 系統計算出的物料需求接近或超過閾值時,及時發出預警。例如,當某種物料的庫存低于安全庫存的 120% 時,系統自動提醒采購部門補貨;當某種物料的庫存積壓超過一定時間或數量時,提醒相關部門進行處理。通過動態監控機制,實時掌握物料的供需情況,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缺料和積壓問題的發生。
很多企業引入 BOM 和 MRP 系統后,以為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卻忽略了系統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實際上,系統只是工具,關鍵在于人的使用和管理。如果不及時更新數據、不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再好的系統也無法發揮作用。
BOM 清單和 MRP 系統的數據準確性至關重要。每周或每月定期對庫存進行盤點,核對 BOM 清單中的物料信息和用量,確保與實際情況一致。及時更新采購提前期、供應商信息等數據,保證 MRP 計算的準確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