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頭條上看到一個作家抱怨,他因全職寫作,難以養家,窮困潦倒,已經瀕臨妻離子散。
每個月稿費1000元都不到,每當稿費單郵寄到后,老婆都會把單子摔到他臉上,冷笑一聲,可能嘲諷都懶得嘲諷了。
他現在每天焦慮的很,感覺自己快要瀕臨妻離子散,在平臺上寫的文字,一半都是自怨自艾。
作家叫什么名我就不說了,他在頭條也有賬號,以下我仍簡稱他為作家。
作家是湖南散文協會會員,40多歲,中文系本科畢業,以前是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追逐文學夢,在七八年前辭職,學校不同意,想留他,他來個強行離職。
我并非對中文系和語文老師有偏見,但這兩點因素集于一身的中年人,至少我接觸過的,多數自命清高、有點迂腐、性情敏感、鉆牛角尖,作家正是這樣的人。
辭職后,編制沒了,五險一金沒了,他爸差點和他斷絕關系,不過他不在乎,可以自由寫作了。
他只寫傳統散文,投稿給那些傳統紙媒,每上一個豆腐塊就收到點微薄稿費,在他創作最高光的時期,每月稿費也不過剛和辭職前的工資持平。
這幾年,傳統紙媒文學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茍延殘喘,是預料之中的事兒。
我以前也常上刊紙媒,稿費少得可憐,過審程序十分繁瑣,上刊一篇沒有個把月都別想,還得被編輯反復修改,紙媒這種不接地氣的運作模式和貧瘠的假清高,早已生不逢時,所以出了新媒體后我再也沒給報刊投稿過。
紙媒自身都難保,基本沒人買,作家居然還指望著紙媒那點兒稿費和流量成名養家?蠢不蠢?
作家還挺犟,自詡是個驢脾氣,認準文學這條路是絕不回頭的,至今還奮斗在紙媒上。不過他也有進步,就是開了頭條號,寫作了很久,一篇他自認為的“爆款”終于產生了5塊多錢的收益,給了他極大鼓舞。
他又說,文學是神圣的,文學是高貴的,文學是孤獨的,聽了這話我哭笑不得。
換我上小學時,我也堅信文學能拯救靈魂,因為人總會捏造個夢想忽悠自己好好活著,是吧?
可是真的成年后,才發現,文學雖然是高貴的。但寫字的人沒一個高貴的,沒一個神圣的,如果還向往孤獨,會餓死的。
有些文藝青年最大的認知誤區就是把文學神圣的光環套在自己頭上,仿佛會寫點兒字就高人一等,殊不知那些真正成名成家的大作家,無不是營銷高手、左右逢源,滿腦子都是商業思維。
文學不會大于人性,不會大于牛奶面包,在如今這個心無上帝的時代,更不會大于代碼和網速,談文學夢的不是傻子就是韭菜收割工。
作家顯然離傻子只差個殘聯認證,如果連養家糊口都掙扎,還談個毛文學?
隨便找個傳達室當門衛每個月還有幾千塊錢呢,而且業余時間并不耽誤寫作,指著每月1000稿費是要老婆陪你垂淚到天明嗎?
所以老婆現在瞧不起,原因還得他從自己身上找。
作家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作家標簽,網上履歷全是在哪哪刊物上發表了什么。但是在這個人人都寫字的自媒體年代,最不缺的就是作家,不管是梨花體,還是賈淺淺的屎尿屁,只要搞出個噱頭,給自己扣個帽子,發表幾篇孤芳自賞無人問津的小作文,馬上成為作家。
比如宋祖德和劉信達還自封“著名導演”呢,是不是?
當然,要想成為國家認證的作家就必須得加入中國作協或地方各級作協,需要在什么級別的刊物上發表多少多少文字,如果你達標了可以和當地文聯聯系,只要你足夠閑。
在我心里,作協這種地方就適合圈養裝嗶犯或沽名釣譽的中老年人。當初我寫字時曾時刻告誡自己,千萬別入作協這種地方,所以在我發表的文字早就夠格入作協時我絕不填什么申請表。實在受不了那里的迂腐之氣,比如沒事開個作品研討會什么的,互相肉麻吹捧一番,不知道的還以為慶祝灣灣回歸了呢,有意思嗎?
關鍵是作協里一個美女都沒有,陪一群老頭老太太扯沒用的犢子,創造不出任何價值,陶冶不出舒適心情,都沒玩消消樂痛快,浪費啥時間?
所以作家在新時代已經退化成了貶義詞,扣上這個帽子基本就和廢宅等同,犯不上到處炫耀。
顯然作家也認識到了,在他文字的清高里也明顯透露著卑微,外人再問他職業,他稱自己是自由職業者,終于找到個靠譜的形容詞了。
作家的字我也看了,典型的傳統紙媒思維,寫的字中規中矩,就像寫作培訓班里的模板,缺乏強烈的個人色彩,這才是鬧心的事。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有天賦的寫字人,基本都沒寫出頭,你一個沒個人特色的想殉什么道?買墓地的錢掙夠了嗎?
我寫這些字真的不是故意貶損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所以昨天我看到他抱怨時,懟他的話有點沖,他沉默以對。
之后我寫了批評他的文章發在頭條,引發了強烈共鳴,很多人從我的文章里認識了他,一天內我幫他漲了近百粉,也算是我幫他一次了。
鑒于精力有限,不想長篇大論,我簡單地給作家提幾點建議:
1、寫作就是一項基礎技能,中國起碼有幾億人都會,千萬別把寫作當本事,更別當飯碗。因為中國也有好幾億人月入不過千呢,你好歹是個擴招前的大學本科,不肢殘不智殘,愣憑本事混進低收入群體了,不該抽自己一巴掌醒醒嗎?
找個工作果腹養家,并不耽誤寫作,寫作就是業余愛好,掙到錢當然好,掙不到就當自娛自樂。
2、早點放棄文學夢,走出這個自我麻醉的怪圈。在以前信息匱乏的年代,人都沒見過世面,必須得接觸紙媒,并把報刊奉為權威,才讓當時的青少年產生了文學夢,從而抬升了當初作家的社會地位。
但現在是網絡時代了,人對外面的世界沒那么好奇了,紙上談兵洗別人腦那一套不靈了,何必還拿文學夢自我麻醉呢?而且,文學即人學,即社會學,把自己關在屋子里,長期脫節于社會,缺乏素材汲取和真實閱歷,靠紙上談兵寫出的字,有多少說服力呢?
3、如果從事自媒體打算掙錢,需要跳出傳統文學思維。作家雖然已經進駐自媒體,顯然他寫作的思路還停留在傳統文學上,過于嚴肅正規,所以寫的東西不被平臺推薦。自媒體需要的就是流量,搞噱頭、追熱點、適當狗血都必不可少。
估計以作家的性格想轉變很難,但是決定走這條路就得改變自己,畢竟他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文學,而是錢,有了錢生計才有保障,家庭關系才能穩固。
最后,我奉勸作家,文學真的不會大于面包,你離文學夢有點遠,但你離餓肚子非常近了,有大把做夢的時間,還是研究一下面包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