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石斑是一種生活在山澗溪流中的小魚,它們就算是成年了也普遍只有一兩左右,能長到二兩的都算是大魚了。不過在2024年3月,浙江有位釣友馬先生發視頻曬出了一條比自己手掌還大的溪石斑。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馬先生手里握著一條不斷扭動的溪石斑,它的體長遠超普通溪石斑,馬先生說這條魚至少有二兩!但從視頻中來看的話,這條魚至少有三兩了,甚至可能是四兩。
視頻發布后,評論區迅速成為各地釣友曬魚的地方。不少釣手紛紛曬出自己曾經釣獲的巨型溪石斑,其中有兩條的體型甚至比馬先生的那條還要大,看上去感覺都有半斤了,堪稱溪石斑之王。不過也有網友提出疑問,說某些曬出來的溪石斑在外貌特征上似乎與常見品種有些不一樣,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溪石斑是光唇魚的俗稱,屬于鯉形目鯉科光唇魚屬,里面包含了20多個品種,大多數品種的體型都很小。比如常見的光唇魚、云南光唇魚、溫州光唇魚等只有一兩而已。它們通常棲息在砂石底質的急流或清澈的溪流中,以藻類、水生昆蟲和有機碎屑為食。由于體型小,這些魚在野外容易被掠食性魚類或水鳥捕食,因此它們進化出了敏捷的游動能力和保護色,使自己能更好的藏身在水中。
盡管大多數光唇魚都是小體型,但其中也有體型比較大的品種,比如長鰭光唇魚,它的重量能超過一斤,堪稱光唇魚家族中的巨無霸。普通光唇魚的體形是菱形的,而長鰭光唇魚則更接近鯉魚的體型,看著會更加粗壯。
普通光唇魚的鱗片帶有彩虹般的色澤,特別是在陽光下會顯得波光粼粼的,但長鰭光唇魚的體色比較簡單,主要以黑白兩色為主,并且身上有很粗的黑色豎紋。長鰭光唇魚在我國的分布范圍比較小,只在紅水河流域有,由于棲息地有限,它的野生種群數量并不算多,因此它在釣友眼中算是一種難得的溪流巨物。
長鰭光唇魚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在廣西、云南等地一直被視為上等河鮮,但野生種群數量的有限讓它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在2023年5月,中國科學院的生態研究所成功實現了長鰭光唇魚的人工繁育,這一突破為該物種的規模化養殖奠定了基礎。未來,隨著養殖技術的成熟,長鰭光唇魚或許能像鱖魚、鱸魚一樣,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常見魚種。
光唇魚雖然小,但卻有著令人驚艷的美味,它的肉質細膩緊致,烹飪后不僅沒有淡水魚常見的土腥味,反而散發著類似海魚的鮮香。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有多種營養的含量在淡水魚中是名列前茅的,再加上釣它不是那么難,因此它就算是體型小也深受釣友們的喜歡。
另外要警惕的一點是光唇魚的卵是有毒的,而這種毒素本來是光唇魚保護后代的一種生存策略。人只要誤食了10克左右的光唇魚卵,就會出現腹瀉、腹痛、頭暈、嘔吐等中毒癥狀。雖然充分加熱可以破壞毒素,但由于魚卵毒素具有耐熱性,必須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加熱才能確保安全。不過總有人為追求鮮嫩口感而縮短加熱的時間,最終造成了中毒事故。
總的來說,光唇魚家族既有玲瓏小巧的溪流精靈,也有體型壯碩的溪流巨物,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淡水魚類的獨特生態。隨著人工繁育技術的進步,難得一見的長鰭光唇魚或許將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成為水產養殖的新選擇。而對于釣友來說,無論是在山澗溪流中釣小光唇魚,還是在紅水河流域挑戰長鰭光唇魚,都是會讓人印象深刻的垂釣體驗,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珍惜這份來自自然的饋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