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畔,人們盡享垂釣之樂。
7月1日0時,今年“春季禁漁期”正式結束,全市天然水域除一些禁釣水域外,廣大釣友均可按“一人一竿、一線、一鉤”的方式垂釣。我市擁有嘉陵江、東河等重要江河,是眾多垂釣者心目中的“天堂”,釣友們迫不及待走向河畔,在感受垂釣之樂的同時,也見證著禁漁政策為水域生態帶來的蝶變。
“禁漁”成效顯著 釣友盡享漁趣
隨著“春季禁漁期”結束,在南充的各大水域岸邊,釣友們紛紛拿起釣魚竿開啟了休閑垂釣模式。7月2日清晨,記者在嘉陵江南充段沿岸看到,不少釣友們手持釣魚竿,悠然自得地享受著垂釣的樂趣。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滿心期待著下一次“黑漂”。
“你看這條剛釣上來的鯉魚,有幾斤重。實施‘禁漁期’之前,這么大的魚很難遇到,甚至經常當‘空軍’。現在水里的魚是真的多了起來,個頭也明顯變大!”在下中壩嘉陵江大橋下垂釣的李大爺將裝魚的水桶搖了搖,高興地說:“現在明顯感覺魚好釣了,經常可以連竿上魚,這也表明生態環境變好了。”
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科負責人介紹,我市嚴格落實禁漁政策,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使得漁業資源得以休養生息。禁漁期內,執法部門加大了對非法捕撈和違規垂釣的打擊力度,加強了水域巡查,有效遏制了破壞漁業資源的行為。這不僅讓魚類種群數量得到了增長,也讓魚兒變得更大、更肥。“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向江河湖泊投放大量魚苗,進一步補充了漁業資源。這些舉措的實施,為南充的漁業生態環境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
春季禁漁期結束 市民需規范垂釣行為
如今,“春季禁漁期”已經結束,這意味著釣友們又可以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開展垂釣活動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春季禁漁期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垂釣活動可以隨心所欲。為了維護良好的漁業生態環境,保障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南充市漁政部門將采取一系列科技手段加強巡邏監管。
在科技巡邏方面,將充分利用好“智慧漁政”監控視頻預警處置平臺。該平臺通過在水域周邊設置多個高清攝像頭,可對重點區域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一旦發現違規垂釣行為,系統將自動發出預警,執法人員能夠迅速獲取信息并前往現場處理。
此外,無人機也將在巡邏中發揮重要作用。無人機可以快速抵達一些執法人員難以到達的偏遠水域,通過高空俯瞰,清晰掌握水域內的垂釣情況,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管。
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科負責人提醒廣大垂釣愛好者,在開展垂釣活動時,務必嚴格遵循相關規定,以實際行動支持漁業資源保護工作,讓南充的水域永遠保持生機與活力。
開展垂釣活動應遵循以下規定
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科負責人提醒廣大垂釣愛好者,在開展垂釣活動時,務必嚴格遵循相關規定。
首先,要嚴格遵守釣具使用規定。每名垂釣者只能使用一根竿、一副線、鉤尖總數不超過兩個的釣具進行垂釣。禁止使用探魚設備、視頻輔助裝置、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以及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釣餌、窩料和添加劑等。
其次,要注意釣獲物管理。禁止釣獲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若誤釣,應當立即放回原水體。垂釣者每人每天垂釣期間,留取的釣獲物總重量不得超過2.5千克,超出部分應當立即放回原水體。釣獲單尾(只)重量超過2.5千克的,可以留取,但只能留取一尾(只),其他釣獲物應當立即放回原水體。同時,禁止丟棄、分散、隱藏應當立即放回原水體的釣獲物,更要嚴禁銷售、收購禁捕水域釣獲物及其制品。
再者,要注重保護環境衛生。垂釣人員在享受垂釣樂趣的同時,應自覺維護垂釣水域自然環境,及時清理垂釣垃圾,保持水域周邊整潔。做到“人走場清”,不留下任何廢棄物,共同為保護南充的水域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原標題:“禁漁”帶來全市水域生態蝶變)
來源 南充日報
聲明:轉載出于宣傳服務廣大市民、弘揚正義、正氣、警示之目的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聯系本平臺,我們將及時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